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外溫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於內溫動物,體內代謝所產生的熱能很小,體溫主要受外界環境之熱源影響。環境之熱源主要來自太陽的輻射及接觸物質的傳導,如:岩石、土壤、植物,大多數的變溫動物均為外溫動物。但外溫動物亦可是恆溫動物,例如:生活在南極深洋中的冰魚,體溫與海水溫度終年維持在-1.7℃(參見『溫度調節』)。
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畜養各種動物,供人觀賞、研究或教育用的場所。
棘皮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脊椎動物的一門。身體呈星形、球形或圓棒形,外皮多具有石灰質的棘狀突起物。利用管足充水和排水產生的伸縮力量前進,並有吸盤能附在岩石上。以貝類、海藻、動物屍體等為食,多分布於溫帶淺海中。如海參、海星、海百合、海膽等。
動物性浮游生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為動物性浮游生物。在水中行浮游生活的動物類群。通常體型細小,有微弱游泳能力,但不足以抵抗水流,無法控制它們在水體中的水平位置。浮游動物的種類繁多,從原生動物到脊索動物中的被囊類和魚類,幾乎每一門動物都有浮游種類,其中主要的類別包括橈腳類(cope-pods)、磷蝦類(euphausiids)、水母類(medusa)、被囊類(tunicates)、毛頜類(chaetognaths)等。浮游動物大多是草食動物,以攝食浮游植物維生,許多浮游動物是魚、貝類的食物,在水域的食物鏈中扮演重要角色。另外,有些浮游動物種類可做為水污染的指標生物,如在富營養的水體中,劍水蚤(Cyclops)、臂尾輪虫(...
內溫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對於外溫動物,體溫維持主要靠相體內代謝所產生的熱能。如:鳥類及哺乳類。一些昆蟲、魚類及爬蟲類,亦可利用體內代謝所產生的熱能,暫時維持體溫。(參見『溫度調節』)。
爬蟲類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脊椎動物。皮膚表面有角質鱗或甲,四肢短小,體溫隨氣溫改變而呈起伏,以腹貼地行走,屬卵生或卵胎生,用肺呼吸。如蛇、龜、蜥蜴等。也稱為「爬行動物」、「爬蟲」。
軟體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界中一大門。身體柔軟不分節,具外套膜,個體藏於由其分泌保護性介殼內,體腔簡化,腹面具有發達的肌肉質足,口在前端,多有齒舌及開放式循環系。如蚌、蛤、烏賊、蝸牛等。
圓形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脊椎動物的一門。軀體縱面呈圓筒狀,無環節,兩端尖,前端多有鉤等附著器,雌雄異體,營寄宿生活。如蛔蟲、十二指腸蟲等。也稱為「線形動物」。
兩棲類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夠同時生活在水中和陸地動物的統稱。屬脊椎動物,通常為變溫動物。卵多產於水中,幼體用鰓呼吸,長成以後,可生活在陸地上,用肺和皮膚呼吸。通常沒有鱗片及爪,皮膚光滑、潮溼。可分為無尾類、有尾類、無足類三類。如青蛙、蟾蜍、蠑螈等。
貓科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貓科動物(felid)1.1 靈貓1.2 漁貓1.3 獺狸貓1.4 歐亞野貓1.5 非洲金貓1.6 關鍵字1.7 參考書目 貓科動物(felid)貓科動物有著柔軟的身體、敏銳的聽覺以及非常出眾的聽力。貓科動物是食物比較單一的肉食性動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