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7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6.405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動物纖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身上所取得的天然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如羊毛與蠶絲等,由於其熱傳導不良,因此具有保溫的特性。
土壤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壤中生存各種動物的總稱。常見的土壤動物有蚯蚓、螞蟻、蜘蛛、千足蟲、線蟲、變形蟲及各種昆蟲等。有些土壤動物常與土壤分解者-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對堆積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動物屍體及糞便進行分解,扮演自然界垃圾處理者的角色;有些土壤動物是以其他動植物(包括微生物)為食物的捕食者,構成土壤中食物鏈及食物網。土壤動物對土壤理化特性具有改善的功能,例如蚯蚓能分解有機物提高土壤肥力及改善土壤通氣性;但部分土壤動物如老鼠、害蟲則危害農作物。土壤動物對環境品質變化十分敏感,因此可做為環境污染監測的指標生物。
溫血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溫不隨環境溫度改變,且維持在一定溫度的動物。如鳥類、哺乳類等都是。也稱為「恆溫動物」、「常溫動物」。
野生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經人工飼養、繁殖的動物
腔腸動物螫傷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腔腸動物螫傷引起的中毒,致病種類包括水母(jellyfish,最常見)、海葵(sea anemone)、珊瑚(coral)、水螅(hydroid)等。此類水中生物因具有刺絲胞(nematocysts),於攻擊時可射出刺絲胞,經由其中管狀構造,釋放出具神經及心臟毒性的蛋白質、胜肽(peptide)或phospholipase、histamine等 ,而引起中毒。中毒的症狀一般於接觸後迅即產生,可包括局部紅腫,搔癢、疼痛、浮腫、紅斑、脫皮、水皰及膿皰,並可能引起肌肉或關節疼痛、肌肉壞死、呼吸困難、發燒、畏寒、腹瀉、意識不清、腹痛、呼吸困難、發紺、四肢麻痺、劇痛休克、肺水腫乃至於死亡(包括溺斃...
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靈所指的是動物的心靈作用或功能。此概念自十七世紀成為哲學和科學的話題,對動物是否如人類般有心靈作用或心理功能,作出是或否的討論。從心靈之非物質、人類心靈之外,其他心靈存在的可能,和自由意志與責任等方面著眼,間或涉及到靈魂永生的問題。
  動物靈問題導源於十七世紀法國笛卡爾派(Cartesianism)所主張的二元論,認為心和物是兩個獨立系統。動物只是物,只有機械性功能;人在物質之外,還有心靈,除了生理的自然功能外,心靈自有控制運動的作用。不過在笛卡爾(René Descartes, 1596~1650)的說法裡,有時也認為動物具有感覺、想像、情感和記憶等作用,但這些作用都算是...
哺乳動物細胞體外基因突變試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哺乳動物細胞來測試環境毒物是否造成基因突變,常見的哺乳動物細胞包括中國倉鼠卵巢細胞(CHO)及V79細胞,測定的基因為胸苷激酶(TK)及次黃嘌吟鳥嘌吟磷酸核醣基移轉酶(HPRT)。
動物崇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自然崇拜。以真實或幻想的動物為祭祀對象,祈求該動物所代表神靈的保護。
野生動物保護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所公告劃定之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區域,以保護生存於其內之野生動物,確保動物資源之永續利用。目前台灣地區共有七處(詳如下表與圖),其保護之動物種類亦有不同。
動物遷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為食物、避寒暑或繁殖而做季節性、週期性的遷徙行為。如魚的洄游、鳥的遠渡外地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