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連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攜手同行,共同前往。[例]同學會上,他們夫妻倆連袂前來。
|
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拉、引。[例]牽挽、挽弓、挽手同行
|
漣漪效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慮與迷惑。且他發現漣漪效應在開學的第一天最顯著,並隨著時間而漸漸消失。一般善於教室管理的教師有許多共同行為特徵,而責罰某一學生時避免產生漣漪效應就是其中之一。康尼對漣漪效應加以解釋:教師責罰某一學生後,對班上其他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如果教師在責罰某一學生時,不但情緒上表示怒,且言詞上也對學生人格加以批評,這樣不但未能糾正該生錯誤的行為,反引起其他學生對他的同情,甚至於因此對教師的做法產生反感。所以教師責罰學生時最好避免在憤怒下,對學生做出人格上的侮辱。
|
如膠似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然間遇著,似漆如膠。」
02.《紅樓夢.第五回》:「就是寶玉黛玉二人的親密友愛,也較別人不同,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順,似漆如膠。」 參考詞語︰如膠投漆注音︰ㄖㄨˊ ㄐ|ㄠ ㄊㄡˊ ㄑ|漢語拼音︰rú jiāo tóu qī釋義︰猶「如膠似漆」。見「如膠似漆」條。
01.清.和邦額《夜譚隨錄.卷三.邱生》:「生知其情動,遽前擁之,遂相與綢繆,如膠投漆。」
02.《紅樓夢.第六九回》:「真是一對烈火乾柴,如膠投漆,燕爾新婚,連日那裡拆得開。」
|
割雞焉用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吳國人言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學生,以文學著稱。他在擔任魯國武城首長時,用禮樂教化百姓。有一天,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微微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以此來調侃子游,治理武城這麼一個小地方,還須大費周章地動用禮樂教化嗎?子游聽後則回答說:「我曾經聽老師您說過:『做官的學道,就會愛恤人民;老百姓學道,就會容易接受指揮。』」孔子立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話是對的,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後來「割雞焉用牛刀」被用來比喻處理小事,毋需大才。
|
同病相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同憂相救,兔死狐悲,物傷其類,惺惺相惜反義:同行必妒辨似: 「同病相憐」及「物傷其類」都指為同類的不幸遭遇而難過。 「同病相憐」側重於雙方都在相同的處境下;「物傷其類」側重於自身未遭不幸,但因受害者同屬一類而有所感傷。 同病相憐 物傷其類 辨似例句 ○ ㄨ 他們從小一起在育幼院長大,因此彼此總是~,互相扶持。 ㄨ ○ 看到同事因故被裁撤,我們內心當然會有~的感受。
|
梁山伯與祝英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故事大綱2 考據2.1 唐代文獻2.2 宋代文獻2.3 元代文獻2.4 明清文獻 故事大綱中國古代東晉時,浙江上虞祝家有一女祝英台(又名:祝九妹),女扮男裝到杭州遊學,途中遇到會稽來的同學梁山伯,兩人便相偕同行。同窗三年,感情深厚,但梁山伯始終不知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中斷學業返回家鄉。梁山伯到上虞拜訪祝英台時,才知道三年同窗的好友竟是女紅妝,欲向祝家提親,此時祝英台已許配給馬文才。之後梁山伯在鄞當縣令時,因過度鬱悶而過世。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
|
周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6.照顧。《警世通言.卷二五.桂員外途窮懺悔》:「我昔貧困時仗岳父周旋,畢姻後又賴吾妻綜理家政,吾安能負之更娶他人乎?」《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往昔承挈同行周旋,至今想念。」
|
殺雞焉用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割雞焉用牛刀」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吳國人言偃,字子游,是孔子的學生,以文學著稱。他在擔任魯國武城首長時,用禮樂教化百姓。有一天,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微微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以此來調侃子游,治理武城這麼一個小地方,還須大費周章地動用禮樂教化嗎?子游聽後則回答說:「我曾經聽老師您說過:『做官的學道,就會愛恤人民;老百姓學道,就會容易接受指揮。』」孔子立即向同行弟子表示子游的話是對的,自己剛才不過是說笑罷了。後來「割雞焉用牛刀」被用來比喻處理小事,毋需大才。
|
英法聯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當時的統治者拿破崙三世是想提高自己在國內的聲望,才有意和英國聯手對中國用兵。英國雖有邀請美、俄共同行動,但美國因1884年簽訂的「望廈條約」在即,只表示在外交上支持而不願以武力對付中國;而俄國也因黑龍江問題不願用武力干涉也只表示在外交上支持。 經歷1857年11月,英美法俄四國代表群聚香港。翌年一月,英法聯軍攻佔廣州,逮捕葉名琛,送至印度加爾各答。1858年,四國代表與英法聯軍進入天津,與清廷談判,締結「天津條約」。翌年,四國代表到中國為天津條約簽字,清政府卻想要毀約。英法聯軍遂於1860年再度北上,攻入北京,侵入圓...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