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8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兵不血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湯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紂,都是以仁義之兵行於天下。所以近處的人愛他們的善行,遠處的人仰慕他們的德義,兵不血刃,即已降服敵人了。」後來「兵不血刃」被用來指尚未實際交戰,即已征服了敵人;或用來比喻輕易得勝。
蘇格拉底教學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知識「接生婆」的角色,而不是「填鴨者」。下面一個他和學生問答的有趣的例子:學生:蘇格拉底,請問甚麼是善行?蘇格拉底:盜竊、欺騙、把人當奴隸販賣,這幾種行為是善行還是惡行?學生:是惡行。蘇格拉底:欺騙敵人是惡行嗎?把俘虜來的敵人賣作奴隸是惡行嗎?學生:這是善行。不過,我說的是朋友而不是敵人。蘇格拉底:照你說,盜竊對朋友是惡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殺,你盜竊了他準備用來自殺的工具,...
殷鑒不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后之世。」 〔注解〕 (1)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生卒年不詳。商紂時為西伯,建國於岐山之下,積善行仁,政化大行,因崇侯虎向紂王進讒言,而被囚於羑里,後得釋歸。益行仁政,天下諸侯多歸從,子武王有天下後,追尊為文王。 (2) 咨:表示感嘆的語氣。 (3) 女:你,通「汝」。 (4) 殷商:此指紂王。 (5) 顛沛:偃仆、傾倒。 (6) 揭:顯露、揭露。 (7) 撥:破敗、敗壞。 (8) 鑒:同「鑑」,鏡子。引申為可作為警戒、警惕的事。
君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才德出眾的人。《論語.子路》:「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言過其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漢應劭所著的《風俗通義》中的〈正失〉篇,開頭即點出此篇是為了糾正歷史上善惡謬誤所寫,所以立篇名為〈正失〉。在孝文帝這段中,指出劉向認為世俗流傳漢文帝的許多事跡,大多是些誇大,與事實不相符的穿鑿附會之說。只因文帝非常禮遇來上諫的大臣,所以大臣們對文帝多有褒獎。例如:文中列舉十數件關於文帝的善行,都有溢美、牽強附會之嫌。後人看到這些褒揚的文章,就以為全是事實。世上的非議與稱讚,有很多是名實不符,但會去求證的人不多,隨聲附和的人倒是不少。應劭在此對劉向的看法表示贊同。後來「言過其實」被用來指言辭虛妄誇大,與事實不相符。
供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佛教用語。佛教徒以香花、飲食等物品或種種善行,獻給佛、法、僧或一切眾生。南朝齊.蕭子良〈淨住子淨行法〉:「已得幾過懸幡、表剎、合掌供養?」
重作馮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春秋時晉國勇士馮婦善打虎,後改從善行,成為善士,不再打虎。有一次大家在野外追一隻老虎,老虎負嵎頑抗,大家不敢靠近,正巧馮婦經過,大家都很高興迎接他,馮婦居然攘臂下車再次打虎。典出《孟子.盡心下》。後以重作馮婦比喻重操舊業。也作「再作馮婦」、「又作馮婦」。
仿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樣效法。[例]他的善行值得我們仿效。
推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尊敬、佩服。[例]白神父將畢生心力奉獻給偏鄉醫療的善行,深受世人的推崇。
難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可貴、可幸的意思。如:「世風日下,難得你有這樣的善心善行。」《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此難得湊巧,我們到這裡,剛剛他們就唱這個戲。」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