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初出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經過。當時對於諸葛亮如此備受禮遇,遭到許多人側目,認為他並無多大才能。在諸葛亮來到軍中不久,曹操派夏侯惇領十萬大軍來攻。由於兩方軍力懸殊,形勢危急,諸葛亮於是利用博望坡地形狹小的特性和曹軍輕敵的心理設下計謀。他指派趙雲為前部,交戰時佯裝打不過,引夏侯惇的軍隊深入博望坡,趁機發動火攻,事先埋伏在一旁的軍隊再一擁而上。夏侯惇果真中計,等到發現不對勁時已經來不及,結果士兵死傷慘重,劉備軍隊大獲全勝。《三國演義》的作者並以一首詩來形容諸葛亮:「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揮如意笑談中。直須驚破曹公膽,初出茅廬第一功。」藉此來讚揚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才出山就立下功勞。後來「初出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
躍躍欲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躍躍」一詞,較早見於晉.夏侯湛〈獵兔賦〉:「擢輕足之煢煢,振遊形之躍躍。」是形容心動不定的樣子。在唐.韓愈〈韋侍講盛山十二詩序〉中,有「夫得利則躍躍以喜」一句,則是形容喜悅的樣子。引申人心中急切,想要動手一試的意思。如所引典源宋.穆修〈送李秀才歸泉南序〉,便是作者敘述少年之時,去參加主司的考試,因為是初生之犢,絲毫沒有畏懼,反而自恃才能,極想在考官面前一展所學。文中用「躍躍」來形容心中急切一試。後來「躍躍欲試」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心動技癢,急切的想嘗試一下。另在《孟子.盡心上》︰「君子引而不發,躍如也。」則是說明,君子如果教人射箭,絕不一箭中的;而是張弓搭箭,對正目標,先做...
蛻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蟬蛻龍變。見晉.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後比喻事物發生形或質的改變。如:「痛苦的蛻變是成長的契機。」
勞燕分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飛伯勞歌〉或成於齊、梁之前,不知其作者及確實年代。伯勞和燕子都是夏侯鳥,主要分布於日本、韓國、大陸地區東北等地。每年七夕過後,北方天氣開始轉涼,食物短缺,牠們就會遷徙到南方的浙江沿海、臺灣、菲律賓及南洋群島避冬,兩者分布的範圍大致相同,但古代住在華北平原一帶的人,只有在七夕之後的一個多月內,才會看到大量的伯勞和燕子同時飛來。所以他們覺得伯勞跟燕子就像織女跟牛郎一樣,一整年難得見面一次,好不容易碰面了,馬上又要各自南飛。後來「勞燕分飛」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別離,多用於夫妻、情人之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德行高尚、博通事理的人。《論語.子罕》:「固天縱之將聖,又多能也。」晉.夏侯湛〈閔子騫贊〉:「聖既擬天,賢亦希聖。」
目瞪口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受驚或受窘以致神情痴呆的樣子。語本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卷下.夏侯禎黷女靈皇甫枚為禱乃免》。 △「呆若木雞」
心安理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參考詞語︰心定理得注音︰ㄒ|ㄣ ㄉ|ㄥˋ ㄌ|ˇ ㄉㄜˊ漢語拼音︰xīn dìng lǐ dé釋義︰人心安定,事理合宜。見「心安理得」條。 01.《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玄》:「然則內外相參,得失有所,互相形檢,孰能相飾?斯得人心定而事理得,庶可以靜風俗而審官才矣。」(源) 參考詞語︰心宰理得注音︰ㄒ|ㄣ ㄗㄞˇ ㄌ|ˇ ㄉㄜˊ漢語拼音︰xīn zǎi lǐ dé釋義︰猶「心安理得」。見「心安理得」條。 01.元.王惲〈待旦軒記〉:「蓋勤則為補拙之資,公即具生明之本,無私則心宰,心宰則理得,理得則言順。」 參考詞語︰心安理當注音︰ㄒ|ㄣ ㄢ ㄌ|ˇ ㄉㄤ漢語拼音︰xīn ān...
水泄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連水都無法流通。比喻防備極嚴密。《三國演義》第九二回:「近聞諸葛亮殺敗夏侯楙,困於南安,水泄不通,安得有人自重圍之中而出?」亦用以形容擁擠不堪。《儒林外史》第五回:「眾回子因湯知縣枷死了老師夫,鬧將起來,將縣衙門圍的水泄不通。」也作「水洩不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擋水的土堤。《南史.卷五五.夏侯詳傳》:「夔乃率軍人於蒼陵立堰,溉田千餘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特指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羊權為黃門侍郎,侍簡文坐。帝問曰:『夏侯湛作羊秉敘絕可想。是卿何物?有後不?』」唐.柳宗元〈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詩:「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