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767.96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3) 有若: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孔子弟子,好古道,面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或稱為「有子」。 (4) 汙:誇大。清.焦循《孟子正義》:「汙,本作『洿』。孟子蓋用『夸』字之假借。夸者,大也。」 (5) 阿:音ㄜ,迎合、偏袒。
目不交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省費縣西南)人,字子輿。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布衣:平民。〔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荀悅《前漢紀.卷七.文帝紀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質樸。如:「古樸」、「人心不古」。宋.蘇軾〈書黃子思詩集後〉:「獨韋應物、柳宗元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非餘子所及也。」
守望相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人尊稱為「亞聖」。他的思想記載在《孟子》一書中。在〈滕文公上〉篇,孟子為滕文公講述治國的方法,並提出了井田制度。他認為:治國當以治民為重,而治民則必須從整治農田作起,如果田地能夠正確劃分,就能公平地分配給人民耕種,徵收米穀也就毫不費力。人民的生活安定,風俗自然敦厚,無論是死者安葬或生者遷徙,都不會離開本鄉,因為這一鄉的田地都相互依存在這一個井形土地之中。所以鄉人們平時出入相隨,有了困難就相互幫助,共同守衛、防禦盜賊,有人生病也互相照料,彼此自然親近和睦。後來《孟子》原文中的「守望相助」演變為成語,用來形容相互幫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窮究、詳究。宋.朱熹《中庸章句》第一章:「其下十章,蓋子思引夫子之言,以終此章之義。」
深惡痛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是戰國時代的思想家,受業於孔子孫子子思的門人,治儒術之道,提倡王道、仁義、輕功利以及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盡心章句下〉裡有一段孟子引錄孔子的話說:「過我門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鄉原乎!鄉原,德之賊也。」原文意思是說:「有人經過我家門前,但不進來屋裡坐坐,而我不會感到遺憾的,只有對鄉愿的人才會如此吧!因為鄉愿是德之賊!」「鄉愿」這種人是「刺之無所刺,非之無所非」的人,也就是最沒有道德標準的人。所以孔子最厭惡這種人。南宋理學家朱熹對於這段話的注釋是:「過門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見親就為幸,深惡而痛絕之也。」他認為孔子對鄉愿過門不入並不覺遺憾,反以能不見、不接近他們感到慶幸,可見他...
嗟來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當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 (8) 微與:不必吧!與,音ㄩˊ,同「歟」,置於句末,表反詰語氣。
瑞吉歐課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土等等來表達他們的想法。另外,師生的討論、對話是課程方案發展的方式,教師藉由提出開放式的問題來刺激孩子思考,並衍生出更多的想法,延伸課程方案的發展。
曾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505~前436)字子輿,春秋時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韓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後世稱之為道法家,意味從道家裡面延伸出來的新法家思想。但韓非的老子,僅擷取老子一小部分,與同繼承老子思想的莊子道家,完全不同。  簡單說,韓非只取老子無為的思想,在老子的無為裡面,認為處世,不需要拘泥固定形式與方式,只要順著大道即可。但韓非僅取部分意思,認為無為,落實在君王統治上,應該是無特定喜好,或喜好不能被臣下掌握,此面向還包括施政習慣,統馭方式等,應該陰晴不定,難以掌握。如此才不會反被臣下駕馭,被認為如此才算是無為之治。也有學者認為,「解老」與「老」部分,似乎與韓非其他論述有出入,可能不是韓非所作。 著作  ...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