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莊子哲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哲學是「芴漠無形、變化無常」,學術史上風稱難解。而且,莊子又以「寓言、重言、厄言」立說,隨說隨掃的風格,常令人誤解為毫無理路。本論文即在說明莊子之「無理路的理路」,以「真人」的精神修證做為線索,疏理出莊子思想中的幾個核心概念,此即「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將莊子芴漠無形的散落章句,歸納在此架構下,做一還原性詮釋。所謂的還原性詮釋,是以「真人」為核心概念,通過莊子「有真人而後有真知」的反省,觀察出人間世裡有種種「意念造作」、「機心為用」、「生命紛馳」的陷溺,并與真人的坐忘修證對比,層層挖掘真人...
有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字子有,春秋時魯國人,生卒年不詳。孔子弟子。記性佳,好古道,貌極似孔子,孔子卒後,弟子思慕孔子,乃共立有若為師,侍之如夫子生時。也稱為「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用字。如孔子的孫子孔伋,字子思
心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宋儒指傳心養性的方法。宋.朱熹〈中庸章句.序〉:「此篇乃孔門傳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筆之於書,以授孟子。」
無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別無二心。《國語.晉語三》:「其君子思其君,且知其罪,曰:『心事秦,有死無他。』」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一.詞曲部.結構》:「非憫其才,非憫其德,憫其方寸之無他也。」
僕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繁瑣的樣子。《孟子.萬章下》:「子思以為鼎肉,使已僕僕爾亟拜也,非養君子之道也。」
陟岵陟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思念親人,每每登上高山瞻望故鄉。語本《詩經.魏風.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司馬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劉歆父子給先秦譜子分類奠定基礎。 評論西漢司馬談之《論六家要旨》是一篇重要的學術論文,是對先秦諸子思想和學術爭論的總結性的批判文字。該文創造性地分諸子為六家,並題名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並給予六家以全面而公正的評價。其論有若案斷,雖百世不易也。同時,該文也是針對當時儒術獨尊之政治思想路線而發的對抗性很強的一篇政論文字。
自棄自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自暴自棄」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 著有《孟子》七篇,由弟子輯錄而成,共十四卷,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四書」。在〈離婁〉章中,孟子提到言行背棄仁義的人,就是自己害自己。孟子說:「不值得和自我蹧蹋的人談論仁義道理,不值得和自我放棄的人一起共事。說話違背禮義的人,是在蹧蹋自己。如果人自身不能心存仁愛,行事以義為準則,那就是自己放棄自己。仁,就像是一間很安全的房子;義,好比是正大的道路。拋棄安全的房子不住,捨棄正大的道路不走的人,真是可悲啊!」後來「自暴自棄」這句成語就從...
孟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受學於子思弟子。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著有《孟子七篇》。也稱為「孟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