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學制系統改革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十一年(1922)十一月一日,大總統令公布〔學制系統改革案〕;由於這次學制的改革,係以美國的「六三三四制」為藍本,與以往直接抄襲日本、間接模仿歐洲者有所不同,故一直被稱為「新學制」。同時因為是年為壬戌年,故又名為〔壬戌學制〕。不僅如此,這次學制的改革,更是由民間團體發動並逐步完成的。先是民國八年(1919),全國各省教育會聯合會召開第五屆年會,廣泛討論學制修改的問題;次年,第六屆年會又特別成立學制系統研究會,並要求各省區教育會研究制定具體的改革方案。十年十月,第七屆年會在廣州召開,專門研討學制改革的問題;最後在十一個議案中,擇定以廣東的方案為主進行增補修訂,形成〔學制系統草案〕,獲得年...
五四學制(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陸地區「五四學制」係指小學五年、初級中學四年的學制。一九八○年以後,部分省市地區開始進行中小學「六三三制」改為「五四三制」的實驗。這是針對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以及初中學生負擔過重等問題所提的意見,認為把初中學制由三年改為四年,不僅有利於更好完成文化科學基礎知識教育;而且要求在初中階段的四年中,既完成三年制的普通教育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完成當地所需要的職業技術教育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做好升學和就業的兩種準備。一九八二年九月北京景山學校開始實驗,前於一九八四年起改為小學初中九年一貫制。目前大陸地區已有很多城鎮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實行「五四學制」。
德國大學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大革命和接著的拿破崙戰爭對歐洲的文化與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各國政府和諸侯國都設法革新政治體系,漸漸減少貴族的特權而中產階級慢慢抬頭。在德意志地區,當時的普魯士漸漸崛起,而高等教育在社會轉變過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當時執政當局認為大學是培養現代化國家未來高級行政官員的場所。一八一○年德國教育學家洪保德(Friedrich Wilhelm von Humboldt)新創辦了柏林大學,提倡人文主義的教育,最初僅重視文科、法律和醫學,到十九世紀後半葉,自然科學在學術領域漸漸興起,而工程學只被看作較低地位的學科,所以工學院都另外單獨設置。如今工程學院和大學並駕齊驅,有的學府還擴張成為大學。在二十...
中學學制改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學學制改革係指包括初級中等和高級中等學校制度的變動。自一九二二年[壬戌學制]將中學學制定為初中三年和高中三年後,這一三三分段的中學學制,一九四九年以後一直沿用,即使在一九五一年,政務院[關於改革學制的決定]也未對此作出改革的要求。但從一九五七年起,開始注意中學學制的改革,形成了兩種主要意見:一是主張中學四年,另設二年制的大學預科;另一是主張初中和高中三三分段,高中分科。一九五八年各地開始進行縮短中小學學制的改革試驗,其中中學學制的改革試驗有五年一貫制、中學四二制、三二制、二二制、四年制等。一些地區還進行了文理分科的試驗。一九六○年,在二十七個省、市、自治區中參與學制改革試驗的中學達三千四...
學制改革(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制改革係指為學校教育制度進行的改革。大陸地區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主要有:
  1. 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依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指出:把發展基礎教育的責任交給地方,實行基礎教育由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原則,並規定擴大高等學校辦學的自主權等。即中央對地方和學校基層實行「分權」和「授權」。
  2. 中等教育結構的改革。由於歷史的原因,大陸地區中等教育結構中職業技術教育所占比重過小,發展緩慢。改革重點則是改變中等教育結構單一化的舊格局:著重農業職業教育的發展;高中普通教育中的職業教育問題;與經濟發展規劃、勞動制度、工資制度、青年學習就業問題相配合,統籌發展的問題...
職業技術教育學制(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業技術教育學制指從事職業技術教育各級各類學校的系統,規範職業技術教育中各級各類學校的性質、任務、入學條件、修業年限以及彼此間的關係。
  目前大陸地區各級各類的職業技術學校有屬於中等教育性質的:(1)技工學校,以培養中級技術工人為基本任務,招生對象為初中畢業生的學制一般為三年,招收對象為高中畢業生的,學制一般為二年;(2)職業學校,培養具有相當普通高中文化水準,掌握一定專業基礎知識和生產技能的,有體力的勞動後備和技術後備力量,主要招收初中畢業生,學制一般為三年;(3)中等專業學校,培養具有文化、科學的基本知識,掌握一定的現代技術,身體健康的初級和中級技術人才,招收高中畢業生,學...
拿破崙時代的中學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根據一八○二年的法律,拿破崙取消了行之多年的中央學校,另設初中(Collège)與完全高中(Lycée)取代。初中為鄉鎮必須辦理的教學機構,高中則由國家辦理,此後中學教育完全與小學教育及高等教育分開。
  中學收容年滿九歲之兒童,教以讀和寫,拉丁文列為基礎學科,每個學生都要學,數學與科學也受到相當的重視。中學生在校讀五到六年後畢業,可進特別學校或大學。
  中學共有四種學校:(1)第一種為國立中學(Lycée d'Etat),學習期限六年,二年學文法,二年學人文科學,一年學修辭學,一年學特別數學(準備考高等學院先修班之課程);(2)第二種稱中學或鄉村中學(Collège...
德國新學制方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九六五年七月由聯邦和各邦政府所設立的德意志教育顧問委員會,受政府委託按照國家文化、經濟和社會的需要,設計德國教育將來發展的計畫。該機構的教育委員會(Bildungskommission)共有十八名委員,另外再由聯邦與各邦政府派遣十八名代表協助工作,共設立若干個小組,包括:學前教育、資優學生教育、入學時間、結業時間、課程的分化、職業教育時間的長短、學校和就業社會、成人教育、職業繼續教育、教師培訓、教育機會均等。
  該委員會在一九七○年所提出的德國新學制方案中,主張要打破初中三種軌道的傳統,並擴大教育的範圍,其要點為:(1)小學入學時間,從原來的六足歲降低為五足歲;(2)擴充辦理...
〔日本學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一般所稱的〔學制〕是指一八七二年八月三日明治政府以文部省布達十三號頒布的學校教育系統法令。其〔學制本文〕全一百零九章;廣義的〔學制〕則還包含一八七二年八月二日發布的太政官布告第二一四號(〔學制序文〕或〔被仰出書〕)。一八七三年三月及四月先後加上〔學制二編〕、〔學制追加〕和〔學制二編追加〕,因而此法令全文變成二百一十三章。這一〔學制〕是日本明治政府為破除封建身分制,廣泛參考歐美一些國家,尤其是法、美等國的教育制度,且本著實用主義和教育機會均等的思想而制定法令的學校體系。
  〔日本學制〕法令分為學區、學校、教員、學生和考試、學校經費等五篇,具體規範了日本的教育指導體制和學校制度...
拿破崙時代的小學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法國第二共和國革命歷第四年時,小學教育狀況特別不理想。道德與宗教教育不足,學校缺乏組織,學生過分自由。
  當福克羅(Comte de Fourcroy)任公眾教育總長時,曾向立法院提出一項教育計畫,遂於一八○二年根據法令成立小學、初中、高中、特殊學校等四種教育機構。當時小學的性質係福氏遵照都納(Donant)法律之規定,並非強迫教育,亦非免費教育。
  拿破崙於一八○六年立法設立帝國大學,目的即在壟斷全國教育,全國公眾教育機構之教師規定均需由帝國大學各學院畢業之學生任教,且必須經過帝國大學校長(昔稱大師)同意才能設校開班授課。當時的課程有語文、數學、繪畫、社會、科學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