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11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生物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蟲提供了食物,昆蟲成為鳥的食物源,有了鳥,才會有鷹和蛇,有了鷹和蛇, 鼠類才不會成堆。當動物的粪便和屍體回歸土壤後,土壤中的微生物会把它們分解成簡單化合物,為植物提供養分,使其長出新的葉和果。就這樣,生物鏈建立了自然界物質的健康循環。 生物鏈斷裂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生物學後果在上世紀末,世界許多地區出現了農作物和果樹大量減產的現況,科學家們經過追查,發現這是因為蜜蜂突然大量死亡造成的。蜜蜂大量死亡,會影響植物授粉,勢必造成植物減產現象。而蜜蜂的死亡,除了氣候變遷的因素外,手機電波才是罪魁禍首。電波干擾了蜜蜂的定位系統,造成蜜...
李代桃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露井:沒有覆蓋的井。 (2) 齧:音ㄋ|ㄝˋ,啃、咬。 (3) 殭:通「僵」。動物死後屍體不腐朽的。這裡指李樹代替桃樹被蟲咬而枯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裝有屍體的棺材。如:「靈柩」、「棺柩」。《禮記.曲禮下》:「在床曰尸,在棺曰柩。」
兀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鷲鷹目鷲鷹科。產於熱帶與亞熱帶地區,自頭至頸皆無羽毛而裸出,跗蹠部亦無羽毛。足爪較弱,無法捕捉動物,以動物的屍體為食,有強勁的喙部可撕開皮毛,以便吞食。
馬革裹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說:「現在北方還有匈奴、烏桓為患,我正要去肅清他們。身為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死在沙場上,用馬革裹著屍體送回來埋葬,怎麼可以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手中呢?」平定了匈奴、烏桓之後,馬援又前往貴州作戰。當地氣候炎熱,環境惡劣,許多士兵都得了傳染病死去,這位老將軍也身染重疾。但他仍堅持守在前線,不肯離開,最後終於實現了他戰死疆場、馬革裹屍的壯志。後來「馬革裹屍」被用來比喻英勇作戰,效命沙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死後屍體不腐朽的。如:「殭屍」、「殭蠶」。
楊貴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至富。”。,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體態 唐朝崇尚女性肥胖,楊貴妃身體豐滿,有成語“燕瘦環肥”。但因後世的審美觀變為纖瘦,而其形像也變成纖瘦女性,所有戲曲、畫像、以至影視都被改變,是為不實。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影響 File:Hosoda Eishi - Yang Gui Fei.jpg|...
大眾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同治二年招集兵馬效忠清軍,打敗來犯的戴軍。後戴軍重啟攻勢,激戰之後斬首二百餘人。數年後,當地居民將屍體收集,並設立小祠供奉,也將每年的農曆8月23日定為祭典之日。現在大眾爺祠已是當地最主要的信仰中心,而8月23日也成為集集大拜拜的日子。(同註3) 參考書目註1.吳密察監修,《台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12四版),頁54。註2.〈大眾爺的由來〉,http://tw.myblog.yahoo.com/kuo707727@kimo.com/article?mid=13875註3.台灣大百科全書:大眾爺 http://t...
浣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浣熊(raccoon)1.1 撫育後代1.2 長鼻浣熊1.3 關鍵字1.4 參考書目 浣熊(raccoon)1. 浣熊屬於林地裡生活動物,只是浣熊已經學會了如何在人類居住的地區生活。食物方面也不挑剔,從青蛙到果實甚麼都喜歡吃,不過如果在人類居住的地方,牠會到垃圾桶內翻找動物屍體。浣熊也屬夜間性動物,嗅覺非常靈敏也善於爬樹。浣熊的毛很長,眼睛周圍是黑色,這使牠看起來像戴面具一樣。與大多肉食性哺乳類相比,浣熊的手指很靈活,可以用手抓起東西。(註2)2. 和大多肉食性不同的是,牠們不是用腳趾走路,而是用五個趾的全腳掌走...
入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屍體放進棺中。《儒林外史》第六回:「合家大口號哭起來,準備入殮,將靈柩停在第三層中堂內。」《紅樓夢》第六三回:「目今天氣炎熱,實不得相待,遂自行主持,命天文生擇了日期入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