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87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河拆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戰術。渡過了河就把橋拆掉。比喻不念舊情,忘恩負義。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三折:「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也作「過河抽板」、「過橋拆橋」、「過橋抽板」。
意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意旨、含意。[例]他重覆閱讀幾次之後,才真正了解書中的意義。
尚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連詞,表示進一層的意思,常與「何況」相應。《水滸傳》第六三回:「梁山泊這一夥,朝廷幾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況我這里孤城小處?」《文明小史》第二回:「好在禮多人不怪,現在裡頭尚且十分遷就他們,何況我呢?」
涓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形容眼淚、血液等不斷流出。唐.劉言史〈苦婦詞〉:「氣噦不發聲,背頭血涓涓。」封神演義.第三五回》:「兵過五關人寂寂,將來幾次血涓涓。」
形單影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姪子十二郎年齡相近,感情很好,一直到韓愈十九歲前往京城時,兩人才分離。而分開後的十年間,他們只見了幾次面。正當韓愈思鄉情切,打算歸返與十二郎相聚時,卻傳來他的死訊。韓愈得知消息,悲痛萬分,於是寫下這篇感人至深的〈祭十二郎文〉,一字一淚,至今讀之仍是教人鼻酸。其中一段寫到兩人在世上的孤苦無依,文云:「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隻。」意思是說:我的三個兄長都不幸早逝,能繼承韓氏祖先的後代,在孫輩只有你一人,在子輩也只有我一人。兒孫兩代都各只有一個人,身影孤獨,無伴隨者。」後來「形單影隻」被用來形容孤單無伴。
雞犬不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珍貴,故可用來抵納稅金。有一位蔣姓捕蛇人,家族以捕蛇為業已歷三代,祖父和父親都喪命於此,他自己也有幾次差點被蛇毒死。柳宗元知道他的遭遇後十分同情,表示願助他脫離此業。不料捕蛇人聽了竟是哀戚地說:「雖然您是憐憫我才這樣說,但如果不做這個差事,恐怕會更加不幸呢!我們世居此地六十年,看著周遭鄉親因賦稅傾盡所有,但最後仍是死的死,逃的逃,偌大的村子只剩這麼幾戶,我們以捕蛇為業的倒是得以倖存。每當凶狠的差役大呼小叫,在村裡到處騷擾破壞,搞得雞飛狗跳時,看到瓦罐裡的蛇安然無恙,我就可以放心。只要小心餵養,把牠繳納抵稅後,我就能靠自己栽種的作物安然度日。您看!我一年只須兩次面對死亡的威脅,與那些每天活在恐...
如願以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如願以償」是指心願得以實現。在比較早的文獻中,如唐代韓愈〈新修滕王閣記〉說到:自己早想親自前去滕王閣觀賞,但是幾次機會都擦身而過。滕王閣位於今江西省新建縣城西章江門上的一座閣樓,為唐高祖子滕王元嬰當洪州刺史時所建,落成之日,適被封為滕王,因以名閣。在韓愈心目中,那是江南第一美景,所以韓愈文章一開頭就說:「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唐憲宗元和十四年冬,韓愈擔任袁州刺史。袁州為南昌屬邑,本來想這下子應該有機會「寄目償所願」。哪裡知道,為人屬下,事情一忙,機會仍然錯失。這裡的「寄目償所願」就含有「如願以償」的意思。後來「如願以償」這句成語可能就是由此演變而出,...
不知所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不著邊際,語無倫次反義:言簡意賅辨似: 「不知所云」及「語無倫次」都有說話讓人無法了解的意思。 「不知所云」側重於內容空洞或表達不清;「語無倫次」側重於沒有條理,次序紊亂。 不知所云 語無倫次 辨似例句 ○ ㄨ 這篇文章的章法缺乏邏輯,看了幾次,仍是~。 ㄨ ○ 他顛三倒四、~地回答,我們都聽得不耐煩了。
一貧如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近義:家徒四壁,貧無立錐,甕牖繩樞,簞瓢屢空反義:金玉滿堂,富可敵國,腰纏萬貫辨似: 「一貧如洗」及「家徒四壁」都有十分貧窮的意思。 「一貧如洗」側重於形容個人的貧窮程度;「家徒四壁」側重於形容家居的貧窮景況。 一貧如洗 家徒四壁 辨似例句 ○ ㄨ 沒想到昔日的富翁,連著幾次投資錯誤,弄得家產賠光,~。 ㄨ ○ 李董事長從未忘記幼時~的困苦情景,因此經常捐款幫助失學兒童。
依樣畫葫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宋臣陶穀博學多識、文筆很好,擔任翰林院學士一職多年,一直期望能受到重用,可是幾次晉升為宰相的人,往往文筆不如他,名譽和聲望也都在他之下。他心裡很不平,於是要他的朋友在宋太祖面前推薦他,並認為自己在翰林院任職多年,為國家盡心盡力,應當升職。但宋太祖並不重視文學,認為翰林院學士所草擬的典章制度,只是拿前人的舊本來改動字句,就像俗話說的依照葫蘆的樣子畫葫蘆罷了,哪裡需要盡什麼力?陶穀知道後就在翰林院的壁上寫下一首詩,自嘲只能「依樣畫葫蘆」,不能有所作為。後來「依樣畫葫蘆」被用來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