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8.11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塑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前言2 舉例3 關鍵字4 參考書目 前言塑造一詞,在行為取向的學習理論中,係指學習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時,只要學生更接近終點行為,就給予增強,直到最後學會了一個新技能或新行為。這種教學法就叫塑造。例如,在教導兒童繫鞋帶時,我們不應只是對他們說明如何繫鞋帶,然後等他們能夠自己完成整個動作時才給予增強。我們倒是應該這樣:在他們打好第一個結時,就給予增強;然後在能打環圈時,才增強他們。依此類推,直到他們能夠完成整個繫鞋帶的動作。像這樣,我們增強朝向目標的每一步驟,逐步塑造其行為。 舉例  塑造在班級教學中是一個重要的教學...
一目了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子語類.卷一三七.戰國漢唐諸子》徐問文中子1>好處與不好處。曰:「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瞭然2>。今要去揣摩,不得。」 〔注解〕 (1) 文中子:王通(西元584∼618)字仲淹,隋代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人。曾西遊長安,奏〈太平十二策〉,不為所用,退居河汾教授,受業者眾多,卒後門人諡曰文中子,相傳有《中說》十篇,內容多後學者所偽託。 (2) 瞭然:清楚、明瞭。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脈絡,以及他的治學方式。在〈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
隨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隨心所欲」原作「從心所欲」,見於儒家的重要典籍《論語》一書中。《論語》是一部語錄體散文,記述了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其弟子自相問答的言語,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為儒家思想所依據的經典。〈為政〉篇中孔子自述生平修養進程,他說:「我十五歲時立志向學,三十歲時自立於社會而有所成就,四十歲時能明瞭事理而無所迷惑,五十歲時明白了天地萬物生成運行的自然法則,六十歲時能聆聽並了解他人話中的真義,七十歲時則能完全順從自己的心意做事,而且不會踰越法度。」由孔子這段話可以得知,當人修養到極致,萬事萬物的道理了然於胸,自身的行為會自然而然地容入天地運行的法則,而不會有所違逆。可知「從心所欲,不踰矩」,當是儒家修身養...
檔案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蒐集與挑選資料。二、 檔案內容組織化    學生必須學習如何有系統地累積、整理、選擇及組織資料,最後學生可以進行美工編檔工作,編輯目次,清楚地呈現自己的學習成長歷程,或以寫故事的方式帶領讀者走進他精彩的學習世界。三、 學習呈現歷程化    檔案評量強調縱貫的學習歷程,相似於形成性評量,可以清楚地展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進步及成長情形,而非傳統紙筆測驗只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果。四、 評量方式多元化    檔案評量具備許多多元特質,包括評量內容、評量人員和評量對象的多樣化。檔案評量的評量內容可以包括日誌、學習單、獎狀、報告...
引經據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沈楙悳〈蓮坡詩話跋〉:「一是論作詩之法,引經據典,求是去非,開後學之法門,如《一瓢詩話》是也。」
一目瞭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目了然」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一三七.戰國漢唐諸子》徐問文中子1>好處與不好處。曰:「見得道理透後,從高視下,一目瞭然2>。今要去揣摩,不得。」 〔注解〕 (1) 文中子:王通(西元584∼618)字仲淹,隋代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西)人。曾西遊長安,奏〈太平十二策〉,不為所用,退居河汾教授,受業者眾多,卒後門人諡曰文中子,相傳有《中說》十篇,內容多後學者所偽託。 (2) 瞭然:清楚、明瞭。
桃李芬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問答之言,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的書。原有《魯論》、《齊論》、《古論》三種,《齊論》、《古論》久亡,今《論語》即《魯論》,凡二十篇。宋時以《論語》合《大學》、《中庸》、《孟子》為四書。
課程本位評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缺失,填補評量和教學之間的差距。3. 可重複施測,沒有練習作用的限制,反而可以了解學生在進行補救教學後學習進步的情形。4. 評量結果常作為教學決策的依據。 三、特殊教育上的應用特殊教育方案肇始於特殊兒童的甄選、鑑定、分類,然後加以安置、編班分組,再加以安排課程、編選教材與實施個別化教學活動。教學時,特殊教育教師尚需不斷的評量學習成果,配合學生需求,改變教學策略,來有效達成特殊教育的教學目標。而課程本位評量在這一連串的特殊教育活動,扮演一定的角色。就整體來說,課程本位評量在特殊教育的應用,以鑑定安置及診療教學兩項功能最為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