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65.63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下相避中原耳!」為汝南太守,值京師傾覆,率流民數百家南度,行達泗口,安東板為徐州刺史。逖既有豪才,常慨以中原為己任,乃說中宗雪復神州之計,拜為豫州刺史,使自招募。逖遂率部曲百餘家,北度江,誓曰:「祖逖若不清中原而復濟此者,有如大江!」攻城略地,招懷義士,屢摧石虎,虎不敢復闚河南,石勒為逖母墓置守吏。劉琨1>與親舊書曰:「吾枕戈待旦,志梟2>逆虜,常恐祖生3>先吾箸鞭耳!」會其病卒。 〔注解〕 (1) 劉琨:西元270∼318,字越石,晉魏昌人。惠帝時以功封廣武侯,元帝拜為侍中太尉。劉琨忠於晉室,負重望,為段匹磾所忌而被殺。 (2) 梟:音ㄒ|ㄠ,斬除、消滅。 (3) 祖生:祖逖(西元2...
同仇敵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仇敵愾」係由「同仇」及「敵愾」二語組合而成。 「同仇」出自《詩經.秦風.無衣》,內容是說:即使沒有足夠的衣服,仍然可以共穿戰袍,整理武器,一起殺敵。描述了慨赴戰的志氣,反映戰士之間的友誼,從穿衣到殺敵,都願意患難與共。 「敵愾」則是出自《左傳.文公四年》,內容敘述甯武子婉轉批評了魯國僭用天子的歌樂。衛國的甯武子到魯國訪問,文公設宴款待,席間文公命樂工們演奏〈湛露〉和〈彤弓〉兩首詩歌。甯武子沒有辭謝,也沒有賦詩應和,按當時的外交禮節而言,是很失禮的。於是文公派管理禮賓事務的官員私下探問原因,甯武子說:「我以為那兩首詩歌是樂工為了練習而演奏的,因為它們是演奏於天子的宴會。以前諸侯在正月時,前...
穿鑿附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末,太史公說:袁盎雖然不好學,可是他善於將古事融合時事,發表議論,並以仁愛之心為本體,常常徵引大義,慨激昂。 「附會」在此並無貶義,之後則指牽強湊合,遂有貶義。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穿鑿附會」,用來指生拉硬扯,牽強解釋。如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古體上.雜言》:「『餐秋菊之落英』,談者穿鑿附會,聚訟紛紛。」便提到有些人對〈離騷〉中「餐秋菊之落英」這句話的意思不清楚,妄加解釋,造成不少爭端。
八面玲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諸軍行營兵馬副元帥。塞外的軍旅生活,使得盧綸的詩風轉為粗獷豪放。此時期的作品,如〈塞下曲〉等,風格慨,廣為人所傳誦。在〈賦得彭祖樓送楊宗德歸徐州幕〉詩中,盧綸描寫彭祖樓的環境,稱它四面八方都有寬大的窗戶,所以室內光線十分充足,潔淨明亮得直逼仙境。因為八面都透光,所以稱作「八面玲瓏」,後來演變成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言行手段,十分巧妙,處世圓融。
涇渭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明.雷思霈〈瀟碧堂敘〉:「石公胸中無塵土,氣慨,大略以玩世涉世,以出世經世。姱節高標,超然物外而涇渭分明,當機沉定有香山眉山之風。」
千篇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千篇一律」原作「千篇一體」。《詩品》一書,是南朝梁鍾嶸所撰,品評古今五言詩,自漢、魏至梁朝,共一百零三人,論其優劣,分上、中、下三品。這一篇是在品評西晉時代張華的詩作,說明張華的詩風主要是模仿王粲,詩歌的形體講究鋪排對偶,詞藻華美;即使內容平凡,但卻用字斟酌,致力於華美的文字。雖然頗負盛名,然而一些有識之人,還是對於他詩作中兒女柔情太多,風雲慨之氣太少而感到遺憾。謝靈運也曾經說過,張華的詩即使有千篇之多,但其實都是同一種風格體式。後來「千篇一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無變化。
怒髮衝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卷八六.刺客列傳.荊軻》中講到燕太子丹在易水之邊為荊軻送行,壯烈的場面讓在場的人「髮盡上指冠」,內心慨激昂到髮盡直豎,意思也是相近的。《莊子》的典故雖較早,但是推究後來所用的「怒髮衝冠」,當以藺相如故事較為貼近。
一鳴驚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唐.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銘〉:「少以俠自任而門多長者車。常欲一鳴驚人,一飛沖天,彼漸陸遷喬皆不能也。由是慨自負,不拘常調,器度弘大,聲聞于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宮內小臣。《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晉.杜預.注:「豎,左右小吏。」《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夫以中才之人,事有關於宦豎,莫不傷氣,而況於慨之士乎!」
聞雞起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書.卷六二.祖逖列傳》祖逖,字士稚,范陽遒人也。世吏二千石,為北州舊姓。父武,晉王掾、上谷太守。逖少孤,兄弟六人。兄該、納等並開爽有才幹。逖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知書,諸兄每憂之。然輕財好俠,慨有節尚,每至田舍,輒稱兄意,散穀帛以賙貧乏,鄉黨宗族以是重之。後乃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僑居陽平。年二十四,陽平辟察孝廉,司隸再辟舉秀才,皆不行。與司空1>劉琨2>俱為司州3>主簿4>,情好綢繆5>,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6>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