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落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試失敗,未被錄取。唐.白居易〈把酒思閒事〉詩二首之一:「乞錢羈客面,落第舉人心。」也作「下第」。
曝鰓龍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魚頭露出水面,仰望黃河上的龍門而不得上。《太平御覽.卷四○.地部.龍門山》:「河津一名:『龍門』,巨靈跡猶在,去長安九百里,江海大魚洎集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故云:『曝鰓龍門』。」後比喻處境困頓或應試落第。也作「暴腮龍門」、「曝腮龍門」。
夾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生入場應試,暗藏資料作弊。《六部成語註解.禮部》:「夾帶:以文章夾入衣物之中以圖抄寫,徼幸如此入場,謂之夾帶。」明.湯顯祖《牡丹亭》第五一齣:「則這陳秀才夾帶一篇海賊文字,到中得快。」
巧言花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題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考試時要求應試人作答的問題。如:「這次的題目難倒了大多數的考生。」《舊唐書.卷一八.宣宗本紀》:「三月,試宏詞舉人,漏泄題目,為御史臺所劾。」
蘇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洵,字明允,宋眉州眉山人,生於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年五十八歲。洵年二十七始發憤為學,後應試不中,於是燒盡所做的文章,閉門苦讀,長達六、七年,遂通諸子百家、六經之說,下筆頃刻數千言。仁宗嘉祐元年,攜二子軾、轍一同進京,蘇洵曾上〈權書〉、〈衡論〉等二十二篇文章,歐陽修一見大為讚賞,譽為「孫卿子之書」,向朝廷推薦,一時文名大顯,士大夫爭相結交。嘉祐三年,仁宗召試舍人院,洵上書辭謝。五年,任秘書省校書郎,次年任霸州文安縣主簿,與姚闢同修〈太常因革禮〉一百卷,即是為宋室歷代先皇編寫傳記,書成,不久即病逝,追贈光錄...
大題小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是明清科舉考試的慣用語。題目摘自五經中之文句,稱為「大題」;題目出自四書中的文句,稱為「小題」。尚應試者以作四書文的章法寫五經文,稱為「大題小作」。後用以比喻把重大的問題當作小事情來處理,有輕忽的意思。如:「對這事要審慎考量,切勿大題小作、草率行事!」
龍門點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傳鯉魚若能躍過龍門,則可化為龍,否則頭額觸破敗退而回。比喻應試落第。南朝梁.元帝〈東宮薦石門侯啟〉:「竊以鳳鳴朝陽,必資藍田之寶;龍門點額,亦俟堂溪之珍。」唐.白居易〈醉別程秀才〉詩:「五度龍門點額迴,卻緣多藝復多才。」
永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死離別,即今生無法再見面。唐.許堯佐《柳氏傳》:「及期往,以輕素結玉合,實以香膏,自車中授之,曰:『當遂永訣,願寘誠念。』」《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六:「早知如此,就不來應試也罷,誰知便如此永訣了。」
雜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科舉考試除經史之外的應試時文。《新唐書.卷四四.選舉志上》:「進士試雜文二篇,通文律者然後試策。」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