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行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應試者於考前將自己的詩文寫於卷軸內,呈給達官貴人冀求延譽介紹。唐.李商隱〈與陶進士書〉:「文尚不復作,況復能學人行卷耶?」宋.尤袤《全唐詩話.卷三.李播》:「有李生攜詩謁之,播曰:『此吾未及第時行卷也。』」
墨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鄉試、會試時,應試者用墨筆書寫的試卷。《明史.卷七○.選舉志二》:「考試者用墨,謂之墨卷。謄錄用硃,謂之硃卷。」《儒林外史》第二○回:「自從那年到杭州,至今五六年,考卷、墨卷、房書、行書、名家的稿子,還有四書講書、五經講書、古文選本一家裡有個帳,共是九十五本。」
老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相交多年情感深厚的朋友。《文明小史》第一回:「有一個老友,姓姚名士廣,別號遯盦,本貫徽州,年紀七十多歲。」《儒林外史》第三九回:「老友與我相別二十年,不通音問;他今做官適意,可喜!可喜!」
2.明代士大夫對已考中秀才的儒學生員的稱呼。《儒林外史》第二回:「比如童生進了學,不怕十幾歲,也稱為『老友』;若是不進學,就到八十歲,也還稱『小友』。」《儒林外史》第二回:「你眾位是不知道我們學校規矩,老友是從來不同小友序齒的。」
程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應試文字的程式。《宋史.卷一五七.選舉志三》:「始入學,驗所隸州公據,試補外舍,齋長、諭月書其行藝于籍。行謂率教不戾規矩,藝謂治經程文。」
趙五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源於明高明所撰的《琵琶記》。敘述蔡伯喈娶趙五娘為妻,婚後即應試進京,及第後入贅牛相府家。時逢荒災,五娘克盡孝道奉養公婆,待公婆先後病逝後,求乞上京,夫妻始團聚的故事。
赴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往應試。《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只為與京師窵遠,十分孤貧,不便赴試。」
花嘴花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蒸蒸日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蒸蒸日上」之典源,提供參考。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卷一三.世宗停止浙江鄉會試》雍正四年,世宗以浙人查嗣庭、汪景祺詩文悖逆,風氣惡薄,停止浙江士子鄉會試。六年,經李衛、王國棟、王蘭生等奏稱:兩浙人士,省愆1>悔過,士風丕變,諭準照舊應試。前後三年,澆漓2>盡革,況今涵濡3>聖澤幾二百年,宜風氣蒸蒸日上也。 〔注解〕 (1) 省愆:音ㄒ|ㄥˇ ㄑ|ㄢ,反省過失。愆,過錯。 (2) 澆漓:人情、風俗淡薄。 (3) 涵濡:比喻承受德澤之浸漬潤澤。
得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得到傑出的人才。舊時指士人應試及第。《幼學瓊林.卷四.科第類》:「士人登科曰釋褐,又曰得雋。」
射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泛稱應試。唐.皮日休〈三羞詩.序〉:「丙戌歲,日休射策不上,東退於肥陵。」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