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舉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的應試文字。《金史.卷一二六.文藝傳下.元德明傳》:「從陵州郝晉卿學,不事舉業,淹貫經傳百家,六年而業成。」《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卻也心裡想在學校中,想與幾個考高等的朋友談談舉業。」
溫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宋時舉人於應試前,再次將作品呈送當時名人顯要,以求推薦或加深考官印象,稱為「溫卷」。宋.陸游〈秋雨書感〉詩:「門外久無溫卷客,架中寧有熱官書。」
慘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悲痛。如:「這是一次慘痛的教訓。」清.劉大魁〈湖南按察司副使朱君墓誌銘〉:「忽大風發屋,覆壓應試童子四十餘人皆死。其餘折傷股體者無數。人情慘痛。」
應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應試
科舉制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文注疏,進士加試詩賦,則須文章詞采,也是明經不為時人所重,進士獨為矜貴的原因。由於進士科特重詩賦,應試的士子往往把自己的作品裱成一卷,在京師遍謁名人,希望得到他們的揄揚。進士及第,至為光彩,當時人稱之為「登龍門」,新科進士會於長安東南遊覽聖地的曲江,稱為「曲江會」,有時黃帝還登樓觀看,達官貴人也往往在這天挑女婿,以至曲江一帶車馬填塞,熱鬧非常。進士及第後,當官要通過吏部考試。吏部考「身、言、書、判」,就是看體貌、言詞、書法和文辭是否優長,四方面都合格,才授與官職。未能通過吏部考試,只能擔任地方長官的幕僚,再由長官向朝廷...
巧語花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閣待制,卒諡文,後世尊稱朱子或朱文公。其學以居敬窮理為主,集宋代理學之大成。 (2) 舉子:被薦舉應試的士子。
曝腮龍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處境困頓或應試落第。參見「曝鰓龍門」條。
棒打薄情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劇情為丐頭之女金玉奴,於雪地救一書生莫稽,丐頭妻之以女。莫稽入京應試中試,迎玉奴父女同赴任所,途中,莫惡玉奴出身卑微,乃害其父女,幸為巡按所救,設計招莫入贅。洞房中玉奴預伏僕婢,持棒對莫痛毆,面數其罪,巡按代為討情,玉奴始與莫和好。
舉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被舉應試的士子。《舊唐書.卷一一一.高適傳》:「時右相李林甫擅權,薄於文雅,唯以舉子待之。」
趕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科舉時代俗稱前往應試為「趕考」。現在泛指前往參加各種考試。《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卻好那年山東鄉試,還有廢不盡的幾成科舉要考,這個當兒,四遠的書賈都來趕考。」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