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4.395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才疏學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才能駑下,學識淺薄。多用作自謙之詞。《鏡花緣》第五六回:「妹子固才疏學淺,然亦不肯多讓。」《老殘遊記》第六回:「一則深知自己才疏學淺,不稱揄揚;二則因這玉太尊聲望過大,到底看看是個何等人物。」
當機立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章用語絕妙,意境深遠,這種天賦,一般人即使花時間學習也辦不到。陳琳並用古代名劍青萍、干將來比喻曹植的才氣,這兩把名劍十分銳利,削鐵如泥,任何東西都能立刻切斷,連一點聲音都沒有,而曹植的才華就如這兩把劍般地超群。在這篇文章中,「應機立斷」是用來形容青萍、干將這兩把古代名劍的銳利,任何東西一切下去馬上就斷了。後來,「當機立斷」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當下立刻作出決斷,毫不遲疑。
石破天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李賀是唐朝的著名詩人,才氣極高,七歲能作詩,十五歲便成名,並以〈雁門太守行〉得到了韓愈的賞識。李賀的創作方式也十分特別,據說他寫詩從不先命詩題,每與友人出遊,便命奴僕背著錦囊騎驢跟隨,靈感一來,他便趕緊寫下,投在囊中,等回家後再整理成篇。李賀雖然詩譽日隆,但仕途上卻不甚順遂。二十歲時應禮部試時受到排擠,其他考生認為他的父親名晉肅,應當避諱(「晉」、「進」二字同音),不得參加進士考試。韓愈雖然為他作〈諱辯〉力爭,但李賀再也沒有應試。後來他作了張徹的幕僚,二十六歲返鄉,二十七歲便以英年早逝,留下詩作二百餘首。李賀的詩作內容深邃,種類繁多,以想像力豐富著稱,擅於鍛練字句,留下了許多千古佳句,後世稱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生命。如:「奮不顧身」、「捨身救人」。《石點頭.卷八.貪婪漢六院賣風流》:「五臟六腑,顯出在外,方才氣斷身絕。」
目光如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丁集下.茅待詔元儀》元儀,字止生,歸安人。……止生自負經奇,恃氣凌人,語多誇大。能知之者,惟高陽與余,而止生目中亦無餘子。世所推名流正人,深衷厚貌1>,修飾邊幅2>,眼光如豆,寧足與論天下士哉!止生為詩文,才氣蜂涌,搖筆數千言,倚待立就。而其大志之所存者,則在乎籌進取,論匡復,畫地聚米,決策制勝。 〔注解〕 (1) 深衷厚貌:比喻人外貌似忠厚,而內心實不可測。 (2) 修飾邊幅:比喻講究衣飾儀容或形式小節。見「修飾邊幅」。
力透紙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趙翼《甌北詩話.卷六.陸放翁詩》:「放翁以律詩見長,……才氣豪健,議論開闢,引用書卷,皆驅使出之,而非徒以數典為能事。意在筆先,力透紙背。」
七步成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國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詩,若無法完成,將處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內吟成詩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後用以形容運思敏捷,有才氣。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詩,真不愧是詩詞名家。」
暗度陳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十二年崩。廟號高祖。 (2) 項王:項籍(西元前232∼前202),字羽,秦末下相人。力能扛鼎,才氣過人,與叔父項梁起兵吳中,梁敗死,籍繼為將,大破秦軍,自立為「西楚霸王」,與劉邦爭天下,戰無不利,但垓下一戰,楚軍瓦解,項籍自刎於烏江。 (3) 棧道:在險絕的崖壁上鑿孔架木而築成的道路。 (4) 韓信:?∼西元前196,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助漢高祖伐魏、舉趙、降燕、破齊,封為齊王,後徙封楚王,高祖熒欋背叛,偽作雲夢之會,擒置咸陽,降封淮陰侯,終為呂后所殺。 (5) 雍王章邯:秦代名將,生卒年不詳。與項羽戰於鉅鹿及棘原,卻因趙高專權,拒卻章邯所請,遂降羽,被立為雍王,王咸...
漸入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1>噉2>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注解〕 (1) 顧長康:顧愷之(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2) 噉:音ㄉㄢˋ,同「啖」,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的相反詞:(1)指距離或長度小。如:「短刀」、「短裙」。(2)指時間少。如:「晝長夜短」。《書經.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3)指才氣少。如:「短才」。《晉書.卷六二.劉琨傳》:「以臣愚短,當此至難,憂如循環,不遑寢食。」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