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3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劉禹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抱不平,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其中有“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一方面在稱讚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的同時也為其不幸的命運而感嘆,因劉禹錫的兩度被貶一共是23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劉禹錫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答,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沉舟側畔,有千帆競發;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的領悟也深深影響了白居易晚年的生活。 生平志劉禹錫回朝任東都尚書省主客郎中,他一到長安,就寫了《再遊玄都觀絕句》,表現了屢遭...
天下無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出處2 解釋3 同義4 例句 出處漢代,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 解釋世上獨一無二。形容出類拔萃。 同義舉世無雙天下無敵 例句他彈古琴的功力高超,天下無雙。
惠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爭鳴中關於理論問題的爭辯進而發展為關於邏輯問題探討的偉大先驅。並且,“歷物之意”的那些命題,不僅是才氣橫溢的哲學議論,而且是思想深邃的名理分析。它無愧為古代邏輯學的重要典籍。在中國邏輯史上,“以善辯為名”的惠施同時是以“善譬”著稱於世。 “善譬”是他善於用“譬”的形式進行邏輯類推。惠施為善譬下定義:“以其所知,諭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惠施的“善譬”絕不限於純學術領域,更主要用來論證自己的政治觀點,同時可以反駁對方的觀點。惠、莊“濠梁之辯”世稱妙諦,素為邏輯學家所注意。惠施言行散見於《莊子》《荀子》《韓非子》《呂氏春秋...
漸至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漸入佳境」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1>噉2>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 〔注解〕 (1) 顧長康:顧愷之(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2) 噉:音ㄉㄢˋ,同「啖」,吃。〔參考資料〕另可參考:《晉書.卷九二.文苑列傳.顧愷之》
大才槃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詞義2 出處3 用法4 相似詞5 相反詞6 例句 詞義 喻人才華超卓。槃槃,形容大的樣子。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下楊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人嘉賓句下劉孝標˙注引續晉陽秋:語曰:大才槃槃謝家 安,江東獨步王文度,盛德日新嘉賓。 用法 用以稱頌別人的才華。 相似詞 才氣縱橫、才冠群倫、才高學廣 相反詞 庸庸碌碌、凡桃俗李、平平無奇 例句 小謝大才槃槃而居此下位,實在是埋沒他了。
天才橫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才氣縱橫
扛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鼎。形容力氣很大。《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孔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發怪論說"堯非千鐘,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難曹公表制酒禁書》)等;都可見文如其人,以才氣取勝。所以曹丕論其文"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典論•論文》)。《臨終詩》抒泄忠悃孤憤之情:"讒邪害公正,浮雲翳白日。靡辭無忠誠,華繁竟不實。"風格與無名氏古詩相近。題一作《折楊柳行》(《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八),亦可見當時古詩與樂府五言往往相混。其六言詩3首敘漢末董卓作亂及曹操遷許史事,為詠史一類,而語言通俗,敘史簡明。此外,《古文苑》載有孔融《雜詩》2首,但《文選》李善注引屢作...
逼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說到盡頭,了無餘義的話。 (5) 顧愷之:西元341∼402,字長康,小字虎頭,晉無錫人。博學有才氣,善繪畫,有才絕、藝絕、痴絕三絕之稱。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動物、山水等。存世作品中以「女史箴圖」最有名。其所作「維摩詰像」,為最早出現於壁畫上的佛像。 (6) 旒旐:音ㄌ|ㄡˊ ㄓㄠˋ,出殯時在靈柩前引路的招魂幡。 (7) 危語:類似「了語」的文字遊戲,以危險的事為主題,令人聞而生畏的話。 (8) 轆轤:利用滑輪原理製成的井上汲水用具。古人常於井上立架置軸,貫以長木,纏綆其上,下懸汲水用的桶,用手轉動嵌於長木一端的曲柄汲水。 (9) 參軍:東漢置,掌參謀軍務。至隋唐時兼為郡官。...
拔山扛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移動大山,舉起巨鼎。形容力氣強大。語本《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才氣過人。……於是項王乃悲歌忼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後以拔山扛鼎比喻勇猛過人。《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拔山扛鼎之義士,再顯神通;深謀詭計之好徒,急償夙債。」也作「拔山舉鼎」、「扛鼎拔山」。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