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513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斥。陟,音ㄓˋ,提升。〔參考資料〕 唐.牟融〈寄永平友人〉詩二首之二朔風獵獵慘寒沙,關月寥寥咽暮笳。放逐一心終去國,驅馳千里未還家。青蠅點玉原非病,滄海遺珠世所嗟。直道未容淹屈久,暫勞蹤跡寄天涯。
黃鐘毀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黃鐘毀棄」用來比喻賢才不被重用。
心煩意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煩意亂」原作「心煩慮亂」。戰國時楚國人屈原秉性堅貞,他為國家竭盡了忠心智慧,卻屢遭奸臣讒言毀謗,而被放逐在外三年都沒能再見到君王一面。在「心煩慮亂」,不知如何在這汙濁世界自處的情況之下,他只好去見太卜鄭詹尹,希望能藉占卜解除自己的疑惑,結果卻徒勞無功。後來「心煩意亂」這個成語就從「心煩慮亂」演變而出,用來指心情煩躁,思緒凌亂。
漁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楚辭》的篇名。屈原作。原放逐江湘,憂愁嘆吟,遇避世漁父,假設問答以寄意。
屈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時楚人。曾做左徒、三閭大夫,懷王時,遭靳尚等人毀謗,被放逐於漢北,於是作離騷表明忠貞之心;頃襄王時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譖言而流放至江南,終因不忍見國家淪亡,懷石自沉汨羅江而死。重要著作有〈離騷〉、〈九章〉、〈天問〉等賦,對後代文學影響極大。
流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因犯罪而放逐到偏遠地方。《北史.卷九五.蠻列傳》:「誕時年數歲,流竄大陽蠻中,遂習其俗。」《大宋宣和遺事.貞集》:「見流竄者,更不復敘。」
蘇武牧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漢使蘇武出使匈奴,因守節不變,被單于拘留,放逐至北海無人處牧羊十九年。雖掘鼠而食仍不屈降。見《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蘇建》。後以蘇武牧羊比喻堅貞的氣節。
瓦缶雷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瓦釜雷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
拿破崙戰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年,俄國也將拿破崙大軍趕出莫斯科。西元1814年,歐洲聯軍攻入法國,拿破崙戰敗退位下台。然而在被放逐到厄爾巴島後,他又伺機回到法國,重掌政權。西元1815年,拿破崙在滑鐵盧一役中戰敗,便被囚禁在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完全脫離歐洲政治舞台。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拿破崙、神聖羅馬帝國、萊因邦聯英文關鍵字:Napoléon Bonaparte 、Holy Roman Empire、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 出處朱明珠/著。世界歷史,2000年出版,頁64~65。紅樹林出版社。
瓦釜鳴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瓦釜雷鳴」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楚臣屈原受讒言毀謗,懷王時,放逐漢北,楚頃襄王時雖召回重用,旋又遭讒,流放江南,於是作〈九歌〉、〈卜居〉等篇,以明己志。〈卜居〉這篇是寫他一直得不到召見,理想和現實的相互矛盾,心裡感到迷惑,於是去見太卜,想借由占卜結果來解開心中的迷惑。文中屈原說他不知該怎麼做才是對的,覺得世間汙濁不清,輕薄的蟬翼被認為是重的,千鈞卻是輕的,可用以校正音律的樂器遭到毀壞拋棄,才質如瓦釜,卻發出如雷巨響,直似妖怪作聲,庸人在職;善於毀謗別人的人位居高位,賢能的人才卻沒有名聲。屈原以「黃鐘」比喻賢士,「瓦釜」比喻讒人,感嘆小人得志,世間沒人了解他的廉潔堅貞。後來「瓦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