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4928.156 ms
共 19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先見之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先預見結果的判斷力。《後漢書.卷五四.楊震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三國演義》第九八回:「卿既有先見之明,何不自引一軍以襲之?」
|
掌上明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手掌上的明珠。比喻極受寵愛珍視的人,多指愛女。[例]她就是總經理的掌上明珠。 △掌珠、掌上珠
|
明知故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明知道是錯的,卻故意去違犯。明.鄭若庸《玉玦記》第二二齣:「正是明知故犯,也因業在其中。」《文明小史》第四○回:「人家尚且替我們那般發急,我們自己倒明知故犯。」
|
黎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將明而未明的時候。指天快亮的時候。《史記.卷八.高祖本紀》:「於是沛公乃夜引兵從他道還,更旗幟。黎明,圍宛城三帀。」唐.司馬貞.索隱:「黎,猶比也,謂比至天明。」《老殘遊記》第一九回:「一夜沒睡,黎明即雇了挂車子在黃河邊伺候,也是十里長亭送別的意思。」也作「犁明」。
|
開宗明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孝經》首章篇名。說明全書宗旨義理。《孝經.開宗明義章》宋.邢昺.疏:「《正義》曰:『開,張也;宗,本也;明,顯也;義,理也。』言此章開張一經之宗本,顯明五孝之義理,故曰開宗明義章也。」
2.引申指說話或寫文章一開始就揭明主旨綱要。如:「請開宗明義地說明你的來意,不要拐彎抹角。」
|
莫若以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莫若以明或作以明,意思是說如果想要消弭對立的兩造間的爭執,最好的辦法就是使甲方明白乙方的觀點,且何以從乙方的觀點看甲方不對;再使乙方明白甲方的觀點,及何以從甲方觀點看乙方不對。如此雙方交換立場,超越本身的觀點,便可消弭兩造各自堅持己見的爭執。莫若以明是莊子〔齊物論〕的基本方法。齊物旨在打破一切相對或對立的觀念,免去區分彼此,而是已非彼,進而可以對萬事萬物平等齊觀。然而莊子深知人們每好師心自用,以已為是,以彼為非,不能破除這已是被非的分別,就不可能達到「齊物」的境界。因此莊子提出「莫若以明」的方法來說:「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當時儒墨兩家號...
|
明目張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膽識,無所畏懼的盡忠職責。《晉書.卷九八.王敦傳》:「今日之事,明目張膽為六軍之首,寧忠臣而死,不無賴而生。」《新唐書.卷一一六.韋思謙傳》:「丈夫當敢言地,要須明目張膽以報天子,焉能錄錄保妻子邪?」
2.張大眼、壯著膽,肆無忌憚的公然做壞事。《醒世姻緣傳》第三一回:「起初不過把那死了的屍骸割了去吃,後來以強凌弱,以眾暴寡,明目張膽的把活人殺吃。」《中國現在記》第一一回:「始而這事還祕密,後來便明目張膽了。」
|
兩河流域文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兩河流域2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3 兩河文明的民族國家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兩河流域所謂兩河流域,指的是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及其支流所經過的地區,其流經的廣大流域面積約有七萬六千公頃,希臘文稱這塊地區為「美索不達尼亞」,其意思為:兩河之間。兩河相當於現在北伊拉克到北敘利亞之間的地區,其地理位置北接亞美尼亞高原,南臨波斯灣,東與西伊朗山脈為界,以西則與敘利亞草原和阿拉伯沙漠接壤。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現在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中游以下向東南平行流入波斯灣。每年三月中旬,上游...
|
自知者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知者明與知人者智相對,見於老子〔道德經〕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認為能察言觀色,認識別人的才分性情、賢愚善惡,可說是有智慧的人;不過唯有能深自內省、認識自己的人,才是有明德的人。這裡的 「自知」與 「知人」相對 ,「明」與「智」相對。自知在老子看來,是靠內省的工夫,保持內心清明;知人則靠觀察入微,出於對「外物」的認識。人們通常明智合用形容人有正確、精到的認識與判斷能力;然而在老子學說裡,明與智的意義卻頗有不同。「明」是指內在清明常明的美德,「智」是指分別計量、聰明外露的智巧。於是倘若聰明才智加上私心私欲,便可能趨於計較謀算、虛偽狡詐。所謂「智慧出,有大偽」,心機智巧使人矯...
|
山明水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山水秀麗,風景優美。宋.黃庭堅〈驀山溪.鴛鴦翡翠〉詞:「眉黛斂秋波,儘湖南、山明水秀。」《水滸傳.第五回:》「正行之間,貪看山明水秀,不覺天色已晚。」也作「山清水秀」、「水秀山明」。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