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2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騷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舉止輕浮或賣弄炫耀者的譏稱。如:「何必一天到晚炫耀名牌服飾,徒增騷包之譏。」
衣錦榮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衣錦還鄉」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衣錦還鄉」的「衣」作動詞,穿著的意思。「衣錦」指身著華美的衣服。錦繡華貴的衣服則是顯貴者的服飾,如《詩經.秦風.終南》:「君子至止,錦衣狐裘。」便是形容君王穿著錦衣狐裘,十分有威儀的樣子。後來在《漢書.卷三一.陳勝項籍傳》中,韓生勸項羽建都關中,項羽拒絕了,並回答:「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意思是說,一個人功成名就之後如果不回到故鄉,就好像穿著錦衣在夜裡行走,榮顯不為人知。所以「衣錦」即指功成名就之意。典源文中,傳主柳慶遠(西元458∼514),字文和,南朝梁河東解人。齊時為魏興太守、襄陽令。後蕭衍起兵,柳慶遠為之運籌帷幄,受到信任。建國後重用...
恣心所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毫無顧忌的任情縱欲。《梁書.卷四五.諸夷傳.海南諸國傳》:「其宮殿皆雕文鏤刻,街曲市里,屋舍樓觀,鐘鼓音樂,服飾香華,水陸通流,百賈交會,奇玩珍瑋,恣心所欲。」
型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造型、款式。如:「建築型式」、「型式多樣是這個廠牌服飾的特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古代一種繫於腰間,遮於官服或禮服下裳前的服飾。 △蔽膝、圍腰
阿彌陀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經典中所記載的佛。譯自胡語。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記載阿彌陀佛故事的經典,早在東漢即有翻譯。六朝時強調往生極樂世界的思想,就是建立在阿彌陀佛信仰上。並逐漸形成後來的淨土宗。隨著淨土宗在中國的普及,阿彌陀佛成為最流行的佛陀。甚至阿彌陀佛四字成為一般中國佛教徒間相互問候語。《往生淨土決疑行願二門》:「每日清晨服飾已後,面西正立,合掌連聲,稱阿彌陀佛盡一氣為一念,如是十氣名為十念。」也稱為「無量壽佛」。
冠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吏的官帽服飾和車乘的頂蓋。後用以稱達官貴人。南朝宋.鮑照〈代放歌行〉:「冠蓋縱橫至,車騎四方來。」
家政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4瞭解並接納異國的飲食文化。 (2)衣著2-1-1關心自己的衣著。2-1-2願意分享自己所喜歡的服飾用品。2-2-1認識常見的織品。2-2-2認識衣著對個人的重要性。2-2-3瞭解自己的穿著習慣與喜好。2-2-4養成收拾衣物的習慣。2-3-1瞭解織品與生活的關係。2-3-2瞭解穿著與人際溝通的關係。2-3-3表現合宜的穿著。2-3-4運用基本手縫技巧,製作簡易生活用品。2-3-5瞭解衣物管理的重要性。2-4-1瞭解織品的基本構成與特性。2-4-2具備簡易修補衣物的能力。2-4-3結合環保概念管理衣物。2-4-4設計、...
鶯鶯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久之,乃至。」出來見客時卻故作不在意:  常服悴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她故意穿著日常服飾不盛裝見客,也不刻意打扮,乃是因其性格「貞慎自保」,以禮教自守,雖然對救她全家一命的張生不無好奇之心,卻不失端凝之態,對母親的強迫表現出:  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所表露出來的幽怨之態,更是惹人憐愛!而面對張生的言詞挑逗,亦不假以辭色。由此可見,鶯鶯對傳統的禮教是如何地遵守奉行,但是為何有後來的「自薦枕席之事」呢?筆者以為原因有三:1. 張生「性溫茂,美風容」,論外表是個翩翩佳公子,又「內秉堅孤,非禮不可入」,看似...
鮮車怒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鮮車,裝飾華美的車輛。怒馬,健壯有朝氣的駿馬。鮮車怒馬形容豪華奢侈的服飾車駕。《後漢書.卷四一.第五倫傳》:「皆鮮車怒馬,以財貨自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