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畫龍點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畫龍點睛目錄1 1.釋義2 2.出處3 3.用法4 4.相似詞5 5.相反詞6 6.例句 1.釋義把龍畫好後再點上眼睛,使之傳神。 2.出處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七載:梁代畫家張僧繇在佛寺牆上畫了四條龍,有兩條點上眼睛之後即騰飛上空。 3.用法比喻在詩文中用一二精闢的詞句點明要旨,使全篇生動傳神。 4.相似詞傳神之筆 5.相反詞畫蛇添足 6.例句這篇散文寫景狀物,栩栩如生,而末了兩句則畫龍點睛,道出了本文的主題。
|
魚目混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魚眼睛混充珍珠。語本文選˙任昉˙到大司馬記室牋惟此魚目句下李善˙注引韓詩外傳:白骨類象,魚目似珠。比喻以假亂真。花月痕˙第十七回:他道你是魚目混珠,你該罰他鍾酒。
|
歧路亡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此章本文,良自清順,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總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
|
不知所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存亡在其主。天下得失,道一人出。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論語.子路》。
(2) 惠王:本文所提「七主」,唯獨此處作「王」,疑為「主」之誤。
(3) 振主:擅作威福的暴君。
(4) 錯:通「措」,安置。
(5) :通「悟」,覺悟。〔參考資料〕 《論語.子路》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
水落石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醉翁亭位於滁州(今安徽省滁縣)城西南瑯琊山兩峰之間,為山僧智仙所築。〈醉翁亭記〉就是歐陽修遊賞醉翁亭後所寫下的一篇文章,文中描寫出山林四季變化的景色:春季有野花幽香,夏季有綠樹繁茂而成一片濃蔭,秋季風聲蕭瑟而霜色瑩潔,冬季水枯而石頭盡露。朝暮之間的景色變化,加以四季的不同景色,使得遊賞於醉翁亭中的快樂顯得無窮無盡。「水落石出」或許就是從本文摘出的一個成語。因為水位低,本來沉於水底的石頭逐一浮露出來,石頭猶如原被遮掩的真相,所以這句成語就被用於比喻事情經過澄清而後真相大白。
|
驕兵必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本《文子.道德》:「恃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眾,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驕兵滅,此天道也。」比喻自負強大而輕敵的軍隊必會打敗仗。如:「苻堅的失敗,正是驕兵必敗的見證。」
|
一知半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來形容一個人所知不全,了解不深。另外,在同一時代嚴羽所作的《滄浪詩話》中,亦見此語。《滄浪詩話》是本文學批評專著,以禪道論詩,主張詩貴妙悟。在〈詩辯〉一篇中便說:「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又說「悟有淺深,有分限,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悟之淺深自然就影響詩的成就。而有人以為「一知半解」即源於此處的「一知半解之悟」,也是用來形容了解有限,不夠深入。
|
管窺蠡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管窺天,以蠡測海。語本文選˙東方朔˙答客難:以筦窺天,以蠡測海,以筳撞鍾豈能通其條貫?比喻所見狹小。四遊記˙東遊記˙第一回:又思自用師心,終非實際;管窺蠡測,終乏大觀。
|
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2.量詞:(1)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2)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有十二節車廂。」(3)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章節。」、「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
|
坐以待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管仲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主張國富兵強的理論,在政治、經濟、軍事等許多領域都有卓著的建樹。《管子.參患》一篇強調了軍隊建設與修明政治、發展經濟應緊密結合。本文主要在說明:擁有廣大的軍隊,卻不得軍心,和自己一個人單獨作戰是沒有什麼不同的;兵器不完備鋒利,就和沒有任何武器是一樣的;鎧甲不堅固細密,就和不穿鎧甲的人是一樣的。同理可證,用較短的兵器,去迎擊從遠方射來的箭,就等於是「坐以待死」(坐著等死),因此要在戰爭中贏得勝利,就必須講求兵器的銳利、將士的素質,以及主帥領導的方法。後來「坐以待斃」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面臨危難,不採取積極的應變措施,只坐等敗亡。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