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6.69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氏長角鮟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關氏長角鮟鱇的生活習性與生態仍有待研究與調查
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幅是大理國(937-1254)傳世唯一畫卷,素有「南天瑰寶」之譽。據卷後題跋,此卷成於1172至1175年,張勝溫是主要作者。畫分四段:利貞皇帝段智興禮佛圖、數百位佛教人物、文「多心(心經)」和「護國」寶幢、十六國王圖,內容分屬顯教、密教、大理佛教。全卷精描細繪,衣冠特徵符合文獻記載,繪畫風格則與唐宋道釋畫、西藏佛畫、東南亞造像密切相關,是研究大理國歷史、宗教、文化、藝術,以及中古時期區域交流情況的首要文物。
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簡稱二,是天主教會第二十一次大公會議,也是截至目前為止最後一次大公會議。從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一日開始,到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八日止,中間經歷了若望二十三世(John XXⅢ, 1881~1963)和保祿六世(Paul Ⅵ)兩位教宗;共分四階段,一百六十八場全體會議。這次大公會議還發表了十六項文獻:即四項憲章、九項法令和三道宣言。
  籌備工作:召開大公會議可以說是教宗若望二十三世的宿願。據說在他當選教宗前早已有此念頭。而在他就任教宗(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八日)後第三天,已向某些樞機主教提起這事。不過他正式向全世界宣布這個決定卻是一九五九年一月二十五日,透過無線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板夾的佛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印度婆羅門教、印度教的創造神。也稱為「天」、「大天王」。
私立華人文科技學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該校原名華工學院,創立於民國七十九年,曉雲法師為該校之創辦人。八十二年二月改名為華人文科技學院。
  該校校區坐落於臺北縣之石碇鄉大崙山,面積三十四公頃,腹地遼闊。學校除設有董事長、院長外,尚有教務、訓導及總務等行政單位,另外也設有院覺室(與佛教有關之場所)、華文物館、電算中心及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一九九四年全校教師有七十六人,學生八百四十五人。
  該校圖書館於建校前已著手採購圖書期刊,包括一般性及專業書籍、參考工具等,並有外界捐贈圖書,全館總數五萬餘冊,期刊三百三十七種,中西文報紙十一種。
  該校在民國八十二年時設有工業管理學系、機械工程學系、電子工...
蒂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城市名。教廷的首都,位於羅馬城西北,瀕臺伯河,總面積零點四四平方公里,有單獨的郵政、警察、法庭,且有各國派駐教廷的大使與公使。也稱為「羅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僧眾。如:「廟中眾齊唱佛曲。」
薄伽歌舞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劇名。為南印度古典民俗表演的重要節目之一,是歌舞劇形式,於坦索柔爾(Tanjore)地方之春季節慶活動中演出。集歌唱、音樂和舞蹈於一體之歌舞劇,其表演程序是:一、合唱者與鼓手逐一介紹劇中之角色人物出場;二、舞蹈先由小丑出場,象神(Ganesha)隨後,接著由國王侍者上演;三、國王或劇中的英雄人物做最後出場的表演者。整體舞劇形式和風格與文之傳統歌舞劇如藥叉默劇(Yaksha- Gana)、泰魯克庫圖舞劇(Teruk-kuttu)、維提舞劇(Vithi Nataka)有共同相似之處,至今漸為現代化形式所代替。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宮尾慈良《亞洲舞踊的人類學》1987。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學。元.柳貫〈送南竺澄講主校經後卻還杭州〉詩:「學傳皆正,華文潤乃金,義深含窈眇,道廣極淵泉。」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