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以毒攻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夫聖人之教,機緣不一,應變萬差,或言流而理直,或首權而終實。況詁訓音韻,漢魚魯,須稟承有匠,尋閱有功,豈於文字未識,便不思而說,不慮而對,妄涉虛玄。流俗則謂之為奧,或則以才力獎之,致使其徒自媚。若以彼有定力,所知能說佛經者,何莫試以異典,觀其吐納,曲直自彰。且夫稱儒而不傳習者,亦賢儒之所病也。或曰:「興善動行,彌益其妄,如晞陽斥影,加樵罷鼎。誠乃務茲之道,豈是息滅之道歟?」曰:「彼蓋不知執事1>淨命2>以聲止聲3>,良醫之家,以毒止毒也。」 〔注解〕 (1) 執事:執掌事務的人。 (2) 淨命:語。指高僧大德。又作「具壽」、「長老」。 (3) 以聲止聲...
王禎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或也有一兩句西化語法。這些不同的句法混合在一起,形成了王禎和所獨有的文體(style)。 〈李歐〉* 他的語言是獨特的,混合了臺語、國語、英語、日語,特別是台灣化的日語,是一種非常複雜的混合形式;而且有時也夾進文言,可以說很多地方是神來之筆。 〈姚一葦〉* 王禎和在處理他的語言上是下了極大功夫,絕不是隨意寫出來的。 〈姚一葦〉 參考資料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E%8B%E7%A6%8E%E5%92%8C當代文學史料系統http://lit.ncl.edu....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989年 台灣,國家文藝獎新詩獎、主編的《中華現代文學大系》獲得金鼎獎1994年 台灣,《從徐霞客到谷》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1997年 大陸,中國詩歌藝術學會致贈詩歌藝術貢獻獎1998年 台灣,文工會第一屆五四獎的文學交流獎,並以散文集《日不落家》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中山大學傑出教學獎,斐陶斐傑出成就獎,行政院國際傳播獎章1999年 台灣,以《日不落家》獲得吳魯芹散文獎2000年 台灣,高雄市文藝獎;以詩集《高樓對海》獲得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2001年 大陸,深圳版散文選《大美為美》列入《當代中國散文...
月下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往焉。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撿書4>。固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書。因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小苦學,世間之字,自謂無不識者,西國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覿,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何得見?」固曰:「非世間書則何也?」曰:「幽冥之書。」固曰:「幽冥之人,何以到此?」曰:「君行自早,非某不當來也。凡幽吏皆掌人生之事,掌人可不行冥中乎?今道途之行,人鬼各半,自不辨爾。」固曰:「然則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牘耳。」固喜曰:「固少孤,常願早娶,以廣胤嗣。爾來十年,多方求之,竟不遂意。今者人有期此,與議潘司馬女,可以成乎?」曰:「未也。命苟未合...
菩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佛教用語。語bodhisattva的音譯,全名為「菩提薩埵」,意譯作覺有情。其義有二:一、專指成佛前的悉達多太子。《修行本起經.卷下》:「菩薩見此眾生品類,展轉相吞,慈心愍傷,即於樹下得第一禪。」二、指具備自利、利他的大願,追求無上覺悟境界,並且已證得性空之理的眾生。菩薩所覺悟的境界在佛之下,而在阿羅漢之上。《佛說十地經》卷二:「菩薩既得如是大慈、大悲、大捨意樂已,為欲救拔一切有情,轉更訪求世出世間諸利益事。」《初刻拍驚案奇》卷八:「弟子虔誠拜禱,伏望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使夫妻得相見。」
政教分離與政教合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家.如:亨利八世時代的英國等,皆是奉行政教合一作為其國家政體。在現代,仍有少部分國家實行此制度,如:諦岡。 參考書目註1: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註2: 廖元豪著,《宗教自由:第三講 政教分離》,來源期刊:月旦法學教室,卷期:48 民95.10,頁次:頁30-36。
真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事物的原本面目,或真實的情況和經過。《洛陽伽藍記.卷一.城內修寺》:「修寺有金剛,鳩鴿不入,鳥雀不棲。菩提達磨云得其真相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富翁驚得面如土色,不好開言。又見道著真相,一發慌了。」
纖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北宗。因南宗認為他所傳的禪法是漸悟法門,故稱其禪法為「北漸」或「漸門」。 (3) 偈:音ㄐ|ˋ。語,義譯為頌。為佛教文學中的詩歌,無韻,每偈由四句構成。 ◎2《景德傳燈錄.卷三.僧那禪師》既不墮有無處所,則心珠獨朗,常照世間,而無一塵許間隔。
相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契合。為語瑜伽的意譯。如:「上師相應法。」
聲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佛教謂研究語言的學問。《悉曇字記》:「僧自云:『少字學於先師般若瞿沙,聲明文轍將盡微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