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077.4832 ms
共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穎脫而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脫穎而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脫穎而出」原作「穎脫而出」。據《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載,戰國時,秦國出兵攻打趙國,包圍了趙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急,於是趙王派平原君前往楚國,請求援救。平原君打算在其門下食客挑選出二十個文武人才一同前往,但只選出十九個,剩下的都不符合條件。這時,有一個名叫毛遂的人,主動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請求加入前往楚國的行列。平原君問:「你在我門下多久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說:「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就好像一把放在袋子裡的錐子一樣,立刻就會顯露出鋒利的錐尖。而你在我門下三年了,我卻沒聽說過你有什麼表現,你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現在自我推...
|
排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雖然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終究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所以就把軍隊駐紮在邊境上,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邯鄲勸說趙王擁戴秦王為皇帝,這樣秦王就會退兵。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請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向他解說當時的局勢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佩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返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來救趙,擊退秦軍,解除了趙國的危機。平原君很...
|
一線曙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一點、些微的希望。[例]公司本已瀕臨破產,但在董事長向各方求援後,似乎又有一線曙光。
|
義不反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邊郡:邊境附近的郡邑。
(3) 烽舉燧燔:烽火高舉、燧煙點燃,即戰爭。烽,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燧,音ㄙㄨㄟˋ,古代邊防夜間報警的火炬。燔,音ㄈㄢˊ,炙烤、焚燒。
(4) 攝弓:張弓搭矢作射擊準備。
(5) 相屬:連續不斷。
(6) 流矢:飛箭。
(7) 計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絕不回轉。
(8) 私讎:一己的私仇。讎,音ㄔㄡˊ,仇怨。通「仇」。
|
求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告急、求援
|
昆陽之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措,只能請劉秀出來主持大局。根據劉秀的計畫,即由王鳳、王常率兵死守昆陽,劉秀則突圍出城,向附近的漢兵求援,裡應外合,一起擊潰王邑官軍。當夜,劉秀便和驃騎大將軍宗佻、五威將軍李軼等十三騎從昆陽南門出發,越過重重官軍,順利到達郾城、定陵,便立刻與此二城的將領商議禦敵策略。正當即將破城之時,劉秀率領著郾城、定陵的援軍千餘人趕到昆陽,在距離官軍四、五里處列陣。王邑、王尋馬上派兵數千迎戰;劉秀自為前鋒,深入敵陣斬殺數十人,漢兵諸將也按捺不住,紛紛指揮士兵衝鋒,又斬敵數百千人;連續交戰數回合,漢軍都取得勝利,漢軍士氣益壯。這時劉縯圍...
|
林則徐禁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林則徐為了迫使英國商務監督交出犯人,下令全面停止對英國的交易。英國商務監督向本國求援。英國國會討論是否要對中國用兵,格拉德斯頓認為英國為了鴉片向中國發動戰爭,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可是,國會在各地商工會議的壓力下,決定向中國開戰。於是和中國爆發了鴉片戰爭,並簽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英文關鍵字:First Opium War 、Treaty of Nanking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239。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
義無返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 邊郡:邊境附近的郡邑。
(3) 烽舉燧燔:烽火高舉、燧煙點燃,即戰爭。烽,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燧,音ㄙㄨㄟˋ,古代邊防夜間報警的火炬。燔,音ㄈㄢˊ,炙烤、焚燒。
(4) 攝弓:張弓搭矢作射擊準備。
(5) 相屬:連續不斷。
(6) 流矢:飛箭。
(7) 計不旋踵:打定主意勇往直前,絕不回轉。
(8) 私讎:一己的私仇。讎,音ㄔㄡˊ,仇怨。通「仇」。
|
九鼎一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
搜章摘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尋章摘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尋章摘句」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讀書時著重搜求、摘取漂亮詞句,而少深入研究。典源出自《吳書》。三國時劉備蜀軍攻打東吳,吳主孫權派使者趙咨向魏文帝曹丕求援。曹丕用嘲笑的語氣問趙咨:「你們吳國的君主很知道要讀書嗎?」趙咨回答說:「吳王率領百萬雄兵,任賢使能,志存經略。如有空閒,就博覽群書,領略其精髓,不像普通的讀書人,只知道搜求、摘取漂亮詞句,而不深入研究。」後來「尋章摘句」被用來形容讀書時著重搜求、摘取漂亮詞句,而少深入研究。如《三國演義》第四三回:「尋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興邦立事?」亦用以指寫作時,多套用前人的章法、語句,而不講究創意。如唐.李賀〈南...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