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銷難解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排難解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雖然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終究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所以就把軍隊駐紮在邊境上,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邯鄲勸說趙王擁戴秦王為皇帝,這樣秦王就會退兵。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請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向他解說當時的局勢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佩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返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
片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言九鼎」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戰國時,秦國攻打趙國,首都邯鄲被圍,情況相當危急。趙王派平原君到楚國求援,想聯合楚國來抵抗秦國。平原君要從門下食客選二十個人一起去楚國,但挑來挑去只挑到十九人,還剩一個人挑不出來,有個叫毛遂的人便自我推薦,平原君就接納他。到了楚國,平原君一直不能說服楚王援助趙國。毛遂仗劍向前,向楚王分析情勢,義正詞嚴,氣勢凌人,楚王便答應與趙國訂立盟約。平原君完成任務回到趙國後,讚賞毛遂說:「毛先生一到楚國,就使我們趙國的地位大大提升,比九鼎大呂還要有份量。毛先生的口才,真是比百萬軍力還要強大。」自此便一直將毛遂奉為上賓。後來「一言九鼎」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善財難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捨財為善,求援者便接踵而來,以致無法應付。
石敬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892~942)五代時沙陀部人。原為後唐明宗婿,拜河東節度使,鎮守太原。清泰三年(西元936),以割讓燕雲十六州及年獻帛三十萬匹為條件,向契丹求援,滅後唐,改國號晉,建都開封,是為晉高祖。尊稱契丹君主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後以納吐谷渾之降,受契丹責難,憂憤而卒。
討救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尋求援助。如:「為了訓練小朋友獨力學習,老師要求學生必須自己完成勞作,不可以回家討救兵。」
李陵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宋代故事戲。敘楊繼業父子大戰遼軍,被困兩狼山,七郎突圍求援,遭奸臣潘洪殺害,六郎探信不回,楊繼業乃碰死李陵碑前。也稱為《托兆碰碑》、《兩狼山》。
矯過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昭王:春秋時楚人,生卒年不詳。平王之子,名壬。伍員助吳王闔廬攻楚,入楚都城郢時,楚昭王出奔,使申包胥求援於秦。後來吳伐陳,昭王救之,囤兵於城父,因得重病卒於城父。在位共二十七年,諡昭。 (6) 大夫:職官名。多係擔任中央要職和顧問。 (7) 申包胥:春秋時楚國大夫,生卒年不詳。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又稱申包胥。伍員助吳伐楚,攻入楚都城郢,包胥入秦求援,依庭牆哭七日,秦王乃遣兵幫助楚國平定國難。後楚昭王論功行賞,逃而不受。 (8) 秦:國名,西元前248∼207。周孝王封伯益的後代於秦地,地約當在今甘肅省天水縣。莊公時徙居大丘,孝公時定都咸陽,得商鞅變法圖強,積極東侵。秦王政二十六...
報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報告憂愁不安的消息。[例]出門在外,不要總是報喜不報憂,遭遇困難的時候要向父母求援
排難解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排難解紛」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戰國策.趙策三》載,有一次秦國派兵進攻趙國,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雖然派出將軍晉鄙帶兵前往救援,但是終究害怕秦國的勢力,不敢正面交戰,所以就把軍隊駐紮在邊境上,按兵不動。另一方面,魏王又派了將軍辛垣衍為使臣,前去邯鄲勸說趙王擁戴秦王為皇帝,這樣秦王就會退兵。當時齊國的高士魯仲連正好在趙國遊歷,聽說了這件事,於是請求平原君為他引見辛垣衍。魯仲連見了辛垣衍,向他解說當時的局勢以及秦國的計謀,曉以大義。辛垣衍聽了之後如夢初醒,除感佩魯仲連的高見之外,並打消了勸說趙國的念頭,而返回魏國。不久,魏國的公子無忌(信陵君)以計奪取晉鄙軍隊前...
香火因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世共修所結的緣分。《北齊書.卷三二.陸法和傳》:「但於空王佛所與主上有香火因緣,見主人應有報至,故求援耳。」唐.白居易〈喜照密閑實四上人見過〉詩:「臭帑世界終須出,香火因緣久願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