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02.090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鮭目鮭科中某些魚類的泛稱。具洄游性,產於北方水域。成熟時自海洋返回淡水河川生殖,幼魚孵化後,再進入海洋。在海洋中時,體呈銀白色或銀灰色,返回淡水河口後,體色變紅。太平洋鮭屬產卵後隨即死亡,大西洋鮭則部分可重回海洋。產量以美、加、日、俄最多,是重要的食用魚。
黑面琵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鳥綱朱鷺科。黑色的嘴呈湯匙狀,體形似白鷺,全身羽毛為白色,後頸於夏季長出黃色羽冠。通常生活在海濱、沼澤、河口及水田等地,以魚蝦、螺類為食物。在大陸東北地區及朝鮮半島繁殖,冬季遷移到華南、臺灣和印度半島等地。如:「黑面琵鷺的分布,以臺灣地區的數目最多。」
大獲全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敗對手或敵人,獲得全面性的勝利。《三國演義》第三六回:「玄德大獲全勝,引軍入樊城,縣令劉泌出迎。」《東周列國志》第四八回:「請伏兵於河口,乘其將濟而擊之,必大獲全勝。」
水筆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徵同屬。

聚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村落。[例]海港河口因交通便利,極易形成聚落。
河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他的小動物。(註1) 拉河豚拉河豚成群的在遠離南美洲東南部的近海域裡游動,但是,除了巨大的拉布拉他河口之外,牠們不會在其他河中生存。牠們從河海中搜索居住在水底的生物當作食物,像是魚、蝦和魷魚等食物。通常母拉河豚通常要懷胎十個月後才會生下幼豚,大都哺育乳汁直到幼豚八個月。(註1) 中國河豚這種小型河豚通常成對的生活在河口和河中,河水氾濫時,還會進入都小溪和湖泊中。牠們淺入水中的時間只要30秒,可以利用水下的各種聲音捕魚。雖然已列魚保育類動物,但數量...
魚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現狹長型,翼下覆羽大致為白色,飛羽下方污白色,有淡褐色橫帶,尾短且呈扇形。 生態習性單獨活動於海邊、河口、沼澤及湖泊等水域環境<註1>;以善於捕魚而得名,覓食時多於空中盤旋後定點俯衝入水中獵取魚類。<註2>在台灣屬稀有過境鳥及冬候鳥。<註1> 面臨問題台灣的乾淨水域不多,因食物鍊累積與環境破壞等因素,易受垃圾或毒物等不良影響。<註1>保育等級:珍貴稀有保育類<註2> 捕漁好手魚鷹的腳爪構造特殊,腳底有複雜的角質狀突起,可以防止魚滑溜的逃走;四根腳爪可以讓牠輕易的...
大坌坑文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型文化。(註一)(註二)(註三)(註四)大坌坑文化的遺址大多出現在河濱、海口或湖濱,是一種適應海洋、河口和河湖性自然環境的文化。當時的人類以海邊、河口的的台階地或沙丘作為聚落所在,發展出小型定居或半定居的村落,以漁獵、採集為生,並開始種植一些根莖類植物作為食物,為原始農業的開端。(註一)(註二)(註三)(註四)大坌坑文化的石器,除了以打製而成的石斧、石刀、礫石砍伐器之外,也出現了磨製的石斧、石錛和石鏃和網墜等,也使用骨角器和貝器。此時期的人類已經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亞門硬骨魚綱條鰭亞綱鯡形目。形扁而長,背黑腹白。肉質肥美,多細刺,腹下有稜鱗。夏初產卵於河口。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四.鱗部.鰣魚》:「鰣,形秀而扁,微似魴而長。白色如銀,肉中多細刺如毛,其子甚細膩。」
布袋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破壞的狀況下,定會見到布袋蓮無邊無際形成一片惡勢力,範圍之大讓其他水生植物無法在其間立足。以在淡水河口的布袋蓮群落來說,隨著海潮游移的串串紫藍點綴於一片油綠間的美妙盛景,實為難得一見的美景。 用處但就算是被污染的河川或沼澤的環境下,布袋蓮還是能悠遊的生存著,曾有報章雜誌報導過它能吸收污水中的化學廢料,有利於環境保護;莖與葉可給家畜做為飼料,花可為馬兒醫治皮膚病,所以只要生對地方,布袋蓮又美又好用何樂於不為呢?<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布袋蓮英文關鍵字:water hyacinth 參考書目註1:台灣野花3...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