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發雷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載,漢獻帝建安十年,曹操擊殺袁紹長子袁譚,其弟袁熙、袁尚投奔遼東小國烏桓。曹操隔年又再追擊,準備一舉消滅袁氏殘餘勢力,二人轉而投奔遼東太守公孫康。但公孫康顧忌袁氏竊己位,便斬袁氏兄弟首級獻給曹操,曹操封他為襄平侯。公孫康死後,弟公孫恭繼任,但等公孫康次子淵長大後,奪其叔父之位。魏明帝曹叡封公孫淵為「揚烈將軍遼東太守」,但公孫淵對魏其實早有反意,曾與吳國密商抗魏之事,吳主孫權故而亦遣使者赴遼東,欲封他為燕王。可是公孫淵害怕此舉會馬上引發魏國的攻擊,於是斬了吳國來使,並將首級送予曹叡。孫權因使者遲遲未回而知公孫淵背盟,大怒,想即刻出兵征討。當時他的手下有一大將陸遜...
通權達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通權達變」的說法。較早的文獻像《三國志.卷三二.蜀書.先主傳二》。這裡作「應權達變」,意思是一樣的。漢獻帝二十四年秋天,劉備的部下上書漢帝,聯名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並擔任大司馬的職位,以整合軍隊和同盟的力量,討伐叛亂勢力。劉備接受推舉後,立刻上書獻帝,說明現今國家局勢動盪,逆臣曹操當道。如果一時權宜所作的處置,可以使國家安定,即使是赴湯蹈火,也不會推辭。所以順應眾人的建議,接受印信。後來「通權達變」這句成語就是用來指不墨守常規,根據實際情況作適當的處置。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璋:劉璋(?∼西元219),東漢末江夏竟陵人,字季玉,劉焉之子,襲父為益州牧。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圍成都,璋降。 (2) 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3) 巴:劉巴(?∼西元222),三國蜀零陵烝陽人,字子初。少有名,劉表...
寥寥可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寥寥無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李邕〈銅雀妓〉詩:「潁水有許由,西山有伯夷;頌聲何寥寥,唯聞銅雀詩?」意思是:為什麼歷來歌頌高士許由、伯夷的文章數量這麼稀少?詩中「寥寥」是稀少之意,而「寥寥無幾」的意思則是指數量稀少。例如明代胡應麟在《詩藪.內編.古體下.七言》中探討古詩體演變時寫,漢代流行的七言歌行到了東漢獻帝建安時期已經漸漸被五言詩所取代,數量稀少,只剩以〈白紵歌〉、〈行路難〉為名的詩歌較常出現在文士的集子裡,但是篇幅都不長。後來「寥寥無幾」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指數量極少。
老蚌生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之器:經世治國的人才。 (5) 仲將:韋誕(西元179∼253),字仲將,三國魏京兆人,韋端之子。漢獻帝建安中,為郡上計吏,特拜郎中。魏明帝太和中,為武都太守。善書,師法張芝、邯鄲淳,諸體皆能,尤精大字,魏室寶器銘題皆出其手。 (6) 懿性貞實:性情真誠良善。 (7) 文敏篤誠:舉止文雅靈活而忠厚。 (8) 保家之主:保衛家國之人。 (9) 不意:想不到。
關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人情同兄弟,常一起同床而睡,當劉備坐下時,關、張二人更不辭辛勞隨身守護。後劉備領徐州,在建安 (漢獻帝)|建安元年(196年)被袁術、呂布夾攻,關羽便跟隨劉備一起投奔曹操。198年,劉備與曹操一同在下邳圍攻呂布;據《蜀記》及《華陽國志》記載,下邳城前,關羽曾向曹操求奪秦宜祿前妻杜氏(《獻帝傳》記載當時呂布命秦宜祿使詣袁術,袁術以漢宗室女嫁給他,其前妻杜氏留於下邳),曹操答應。到城將破時,關羽又數次向曹操索要杜氏,曹操便想看她是否真的十分美麗。到城破後便先去看看她,見她有美色,便自己留下來,關羽心裡不舒服。後來曹操任車...
摧枯折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乃以年數。訖于孝文,異姓盡矣。 〔注解〕 (1) 漢:西元前206∼220,由漢高祖劉邦創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被曹丕篡位而亡,共歷時四百餘年。因其間曾被王莽篡奪,後劉秀又將王莽消滅,重建漢室,故史稱漢光武帝劉秀以前為「前漢」,以後為「後漢」。 (2) 秦:西元前248∼前207,戰國秦滅六國後,秦王政統一天下,建都咸陽,實行中央集權。因秦始皇專制獨裁,二世皇帝殘暴統治,致使六國遺民紛紛起兵抗暴,後為劉邦所滅。 (3) 鐫金石:雕鑿頌揚功德的箴銘。鐫,音ㄐㄩㄢ,雕鑿、雕刻。
改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馬革裹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馬革裹屍」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二.馬援列傳》援振旅京師,賜車一乘。援曰:「方今匈奴1>、烏桓2>尚擾北邊,欲自請擊之。男兒要當死於邊野3>,以馬革裹尸4>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耶?」故人孟冀曰:「諒為烈士,當如此矣。」 〔注解〕 (1) 匈奴:秦漢時北方的游牧民族。 (2) 烏桓:古代民族之一。本屬東胡,漢初匈奴冒頓滅其國,餘眾退保烏桓山(今熱河省境內),因以為號。漢獻帝建安年間,徙居內地,與漢人融化。或作「烏丸」。 (3) 邊野:邊遠的地方,指戰場。 (4) 尸:死人的軀體。「尸」同「屍」。〔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列傳》
放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注解〕 (1) 璋:劉璋(?∼西元219),東漢末江夏竟陵人,字季玉,劉焉之子,襲父為益州牧。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劉備圍成都,璋降。 (2) 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伐東吳兵敗,損失慘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3) 巴:劉巴(?∼西元222),三國蜀零陵烝陽人,字子初。少有名,劉表...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