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43.75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蜥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脊椎動物爬蟲綱有鱗目石龍子科。體表有細小鱗片,頭比胸部狹小,口吻短而厚,四肢粗短具鉤爪,尾巴細長易斷。雄體背面青綠色,雌體背面淡褐色,腹部均呈淡黃色。棲息於草叢中,捕食昆蟲和其他小動物,有冬眠。也稱為「石龍」、「石龍子」、「四腳蛇」。
鬣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體長約二公尺,呈草綠色,有鱗片,背部有一列直立的鬣毛。棲息於森林間,以昆蟲為食。產於中南美洲的熱帶森林。
心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功能為防止血液於心室和動脈間倒流。 不同物種的心臟組成(一) 哺乳類和鳥類:二心房與二心室。(二) 爬蟲類:二心房與二心室,但二心室之間未完全分隔。(三) 兩棲類:二心房與一心室。(四) 魚類:則只有一心房與一心室。 心音心音就是心臟在收縮時瓣膜開閉的聲音,第一聲較大的聲音,是由二尖瓣和三尖瓣緊閉時所產生的聲音,較小的一聲則是半月瓣閉合時所發出的聲音。<註1> *引用相關文獻*<註1>奧斯朋出版編輯群/原著,李千毅/譯者,《圖解生物辭典》,台北市:天下遠見,2006年再版。
孵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昆蟲、魚、鳥、爬蟲或兩棲類等動物的卵,在一定的溫度和其他條件下變成幼蟲或小動物的過程。[例]澎湖海龜孵化的生態景觀,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觀賞。
蜈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蚣是不會攻擊人類的。大蜈蚣的足顏色相當醒目,通常只要顏色醒目的動物通常就會含有毒性,牠們的毒螯能殺死爬蟲類和小型哺乳類動物。大蜈蚣通常白天喜歡躲在黑暗的角落裡,晚上才會出來覓食。大蜈蚣通常將卵產在地下的洞穴內,有時用身體把卵包起來,還經常舔洗,以保持乾淨。雌性的大蜈蚣通常也會在卵孵化之前,待在旁邊守護。大蜈蚣無意之間被人們從東南亞引進到美國南方等其他氣候溫暖的地方。(註1) 馬陸和蜈蚣馬陸的腳比蜈蚣多很多,但走起路來卻比蜈蚣慢很多,馬陸的每一體節有兩對腳,而蜈蚣每一體節只有一對腳。;此外馬路通常住在土裡,長年生活在有腐葉...
雨傘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爬蟲綱有鱗目蝙蝠蛇科。身體為黑色,帶白色斑環,卵生,為毒蛇類,屬神經性毒,分布於臺灣、海南島及東南亞各地。也稱為「百節蛇」。
冷血動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體溫低於環境溫度的動物。因冷血動物的體溫會隨環境溫度的高低而改變,與恆溫動物的體溫多比環境溫度高不同,故稱為「冷血動物」。如魚類、爬蟲類、兩棲類等。也稱為「變溫動物」。
鱷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爬蟲類。外形似蜥蜴,全身皮膚堅硬,前肢五趾,後肢有四趾,趾間有蹼。多生活於淡水中,游泳時,靠身體擺動及尾部拍擊前進,有時似枯木浮在水面,僅露出眼睛和耳鼻。尖銳的牙齒用於捕捉咬持獵物,以蛇、魚、龜、蟹、老鼠、兔子等為食物。
張曼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落、一時迷惑,但終將會返回幸福。 著作  小說《海水正藍》、《笑拈梅花》、《鴛鴦紋身》、《我的男人是爬蟲類》、《火宅之貓》、《喜歡》、《彷彿》、《芬芳》、《張曼娟妖物誌》; 散文《緣起不滅》、《百年相思》、《人間煙火》、《風月書》、《夏天赤著腳走來》、《青春》、《黃魚聽雷》、《不說話只作伴》、《天一亮,就出發》、《你是我生命的缺口》、《噹!我們同在一起》。 評價  印象中的暢銷作家,總等同於多產作家,然而,十多年來,以短篇小說奠定創作基石的暢銷作家張曼娟,卻僅僅擁有四部現代短篇小說集:《海水正藍》、《笑拈梅花》、《喜歡》...
紫嘯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特徵:全身大致為黑色而有藍紫色光澤,眼紅色習性:性機警,喜於山澗溪中岩石或溪旁陰溼地帶活動,以昆蟲、爬蟲等動物為食;遇驚擾時會快速直線低飛。<註1> 耀眼的紫嘯鶇他的身體在陽光及適當角度下,那藍紫色的光澤就會特別耀眼,尤其是小覆羽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非常明顯。在初級及次級飛羽和尾羽外側羽瓣都有藍色的物理光澤,而雛鳥的頭、背上有少許灰色毛狀絨羽。 橋墩與繁殖紫嘯鶇是溪流鳥類,會利用橋墩等人工設施的縫隙築巢,繁殖季節雌雄共同育雛。<註2>雄鳥在巢外負責警戒安全,雌鳥則是巢內雛鳥的看護,在巢區內不斷來回以...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