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舒、舒展、身心愉悅。《淮南子.精神》:「今夫繇者,揭钁臿,負籠土,鹽汗交流,喘息薄喉,當此之時,得茠越下,則脫然而喜矣。」漢.高誘.注:「脫,舒也。言繇人之得小休息,則氣得舒,故喜也。」
|
深謀遠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足以突顯秦王治國的重大過失。另外,在賈誼《新書.卷一.過秦下》中亦見此語。其內容論及秦之衰敗時云:「當此時也,世非無深謀遠慮知化之士也」,但因秦王暴虐無道,堵塞了忠諫之途,致使「三主之惑,終身不悟」,終於讓秦走上敗亡。後來「深謀遠慮」演變為成語, 指計畫周密而慮事深遠。
|
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的相反詞:(1)指距離或長度小。如:「短刀」、「短裙」。(2)指時間少。如:「晝長夜短」。《書經.堯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3)指才氣少。如:「短才」。《晉書.卷六二.劉琨傳》:「以臣愚短,當此至難,憂如循環,不遑寢食。」
|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句看似平淡,但細細品味,其中包含了無限深意。「君言不得意」,既是朋友歸山的原因,其中也有作者的感慨。當此之時,對友人任何安慰的語言都顯得那麼拙笨與多餘,惟有悵望天上自由舒捲的白雲而仰天長嘆了。這無言之言,遠勝萬語千言,而這種比興寄託的手法,深得詩中三昧,並蘊含了不盡之餘昧。 鍾惺在【唐詩歸】中評這兩句詩說:「感慨寄託,盡此十字,蘊藉不覺,深味之,知右丞非一意清寂,無心用世之人。」。《鹿柴》(輞川集第五首)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
|
縱虎歸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八旗通志.卷一九九.人物志.大臣傳.楊文乾》:「孔毓珣於緝捕盜賊甚為盡力,彼擒之,汝縱之,恐汝難當此論。縱虎歸山,豈為仁政?此等作為,非積陰功,乃大壞德行事也。」
|
樗櫟庸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平庸無用之材,或自謙才能低下。唐.楊烱〈隰州縣令李公墓誌銘〉:「烱樗櫟庸材,瓶筲小器,仰惟先友,叨雅契於金環。」《三國演義》第三六回:「庶曰:『某樗櫟庸材,何敢當此重譽。』」
|
體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設身處地為人著想,給以諒解。《梁書.卷一.武帝本紀上》:「徒守愿節,終隔體諒。群后百司,重茲敦獎,勉茲厚顏,當此休祚。」《紅樓夢》第六八回:「少不得嫂子要體諒我。還要嫂子轉替哥哥說了,先把這官司按下去才好。」
|
各自為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晉.袁宏《後漢紀》卷八:「當此之時,虜述矯號於益州,隗囂擁兵於隴、冀,豪傑盱睢,各自為政。」
|
包比(J._Bowlby)的依附理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依附理論(Attachment theory)是一個(或一組)關於為了得到安全感而尋求親近另一人的心理傾向的理論。當此人在場時會感到安全,不在場時會感到焦慮。此理論最早由約翰·鮑比在1950年代提出。關於依附理論的一著名系列動物實驗是哈利·哈洛對恆河猴所做的實驗,此實驗顯示依附不僅僅是由生物本能如饑餓所激發。在這一系列實驗,新生恆河猴出生後很快從牠們母親身邊帶走,並為牠們提供了兩個代理母親,一個是由的鐵線做成,另一個是木頭套上泡沫橡皮和毛衣做成,兩個人偶皆加溫並可在胸前裝上奶瓶提供食物。此實驗是觀察猴子會趴附提供柔軟衣物...
|
改弦更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元史.卷一八六.陳祖仁列傳》:「陛下寬仁涵育,皇太子賢明英斷,當此之時,宜審其輕重強弱,改弦更張,而撫軍諸官,亦宜以公天下為心,審時制宜。」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