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66.263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芻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謙稱自己的議論淺陋。[例]胡適為提倡白話文學,曾發表「文學改良芻議」。
余光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格漸漸回歸中國古典之傳統。與林以亮等人合譯《美國詩選》在香港出版,與國語派作家展開文白之爭(文言文、白話文),同年去菲律賓講學,並在東海大學、東吳大學、淡江大學兼職,三女佩珊出生1962年 參加菲律賓亞洲作家會議,〈書袋〉中譯本連載於《聯合報》副刊1963年 散文集《左手的繆思》、評論集《掌上雨》出版,〈繆思在地中海〉中文翻譯連載《聯合報》副刊1964年 詩集《蓮的聯想》出版,舉辦紀念莎士比亞誕生四百週年現代詩朗誦會於耕莘文教院,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至美國講學一年1965年 散文集《消遙遊》出版,西密西根州立大學英文系副教...
限制式寫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須抄題。(十二) 改變文體式以往常常用「翻譯」來訓練學生,所謂翻譯就是把古文或古典詩、詞、曲,翻成白話詩、文,藉此可測出學生對原文理解或感受的程度,也可以檢驗出學生運用白話文的能力。不只如此,同樣的理念也可以運用在「今」翻「今」上,亦即不同文體間的轉換,所以此種命題方式可定名為「改變文體式」。例題如下:老獅子,毛髮長。瘦猴子,來幫忙。大剪刀,喀喀響。老獅子,頭頂光。瘦猴子,心裡慌。幫來幫去,幫了個倒忙。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節和幻想的仙境。全詩語言聲調優美,抒情和敘事交融一體,有很高的藝術成就。白居易的詩歌平易淺進,勇於將白話併入詩中,將老舊的詩詞格式進行改造,甚至連鄉下的老婆婆都能懂(即俗諺老嫗能解),因此在當時已經流播很廣,甚至遠及「日本、暹羅(泰國)諸國」。 評價:白居易之詩體平白淺易,有如家常話,婦孺都解,士庶道僧,商婦歌妓,牛童馬走之口,無不誦其詩,後世評價為「社會詩人巨匠」。著作:白居易的著作目前古抄殘卷存於東京國立博物館!《白氏長慶集》是《白氏文集》的初名,當白居易將自身作品編輯成集,他便定名為《白氏文集》 作品: 《賦得古原...
張我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蘇薌雨等並稱「四劍客」,作家龍瑛宗讚譽張我軍為「高舉五四火把回臺的先覺者」。張我軍始終反對運用方言於白話文寫作,曾指出:「我們日常所用的話,十分差不多佔九分沒有相當的文字。那是因為我們的話是土話,是沒有文字的下級話,是大多數佔了不合理的話啦。所以沒有文學的價值,已是無可疑的。」1997年,台北縣政府「為鄉里人傑塑像」,在其母校板橋國小立張我軍石像,表彰他對台灣新文學運動的貢獻。 貢獻:日據時期,1924年(大正12年)之前,台灣的文學界籠罩在一片吟風弄月,無病呻吟的擊缽、吟唱舊詩之中,加上台灣總督府對士紳階級的懷柔政策,...
水滸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相傳為元施耐庵或明初羅貫中作。敘述宋末大盜宋江等一百零八條好漢嘯聚山東梁山泊,後被政府招安的故事。為白話章回小說,有百回本,百十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世所通行七十回本,係經清初金聖歎批改者。此外有征四寇,係截取百十五回本下半而成者;水滸後傳為清初南潯陳忱著,述宋江服毒,李俊至暹羅立國等事;與百回本忠義水滸傳銜接。又有蕩寇志,係清俞萬春撰,與七十回本水滸銜接,文字亦力摹水滸,但敘諸人皆以不幸而終,多憑臆造。
舒國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暖暖的,在這種心情狀態,不太會被外在世界打擾」。 評價楊牧在評審時報文學獎時說〈村人遇難記〉:「運用白話和文言技巧的能力不同凡響;兩種語法交融迭盪,聲東擊西,鑄成一種看似淡漠鬆弛,實則充滿藝術張力的文字風格。」詹宏志在超過萬字的評〈村人遇難記〉文中說:「最好的作品使理論家無言以對。因為他是原創的,獨一的,過去的理論與經驗,在它面前顯得困窘,批評家找不到類似的例子,也無法為它在評價中尋找一個適當的位置。」有人視舒國治為出土的作家;若不是1997、1998他各得一次華航及長榮的旅行文學獎首獎,新上路的讀者根本不知道他是誰。又...
語體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詞、語法等各方面接近口頭語言的書面語。也稱為「白話文」。
古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白話
魯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兼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1918年5月﹐首次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奠定了新文學運動的基石。五四運動前後﹐參加《新青年》雜志工作﹐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主將。1918年到1926年間﹐陸續創作出版了小說集《吶喊》﹑《彷徨》﹑論文集《墳》﹑散文詩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等專集。1921年12月發表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不朽傑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為北洋軍閥政府所通緝﹐南下到廈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