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96.222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林語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時正值新文化運動興起并走向高潮時期,林語堂接受新思潮的影響,在《新青年》上發表研究漢字的文章,提倡白話文學,並與胡適成為好友。1919年,林語堂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攻讀比較文學,1920年,在德國殷內大學修習莎士比亞戲劇,後又到萊比錫大學攻讀語言學,師從漢學家唐拉狄,研究中國的古音韻,取得語言學博士學問,1923年回國。林語堂回國後,任北京大學英文系語言學教授,後來成為新文化運動中"語絲派"陣營的主將。1926年,轉任廈門大學文科主任。1927年3月,林語堂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出任外交部秘書。9月回到上海﹐被...
語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論的實錄或摘錄。佛家祖師說法時,僧徒直接記載問答口語,以白話敘述,不加文飾,稱為「語錄」。後宋代儒者講學,門人弟子所記下的語言筆錄,也稱為「語錄」,如《朱子語錄》。宋.陸游〈跋兼山先生易說〉:「郭立之從程先生遊最久,程先生病革,猶與立之有問答語,著於語錄。」
新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一種五四運動後流行的白話詩體。其特色除以白話為主外,也不遵守平仄、協韻,完全不同於古時作詩的體例規則,較為自由、活潑。也稱為「白話詩」、「現代詩」。
巖牆之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注音1.1 釋義1.1.1 原文1.1.2 白話文解 注音 |ㄢˊ ㄑ|ㄤˊ ㄓ ㄒ|ㄚˋ 釋義巖牆,高峻而將要倒塌的牆。巖牆之下指危險的處所。孟子˙盡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牆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 原文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墙之下。尽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白話文解孟子說:“没有一樣不是天命(决定),顺從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運;因此懂天命的人不會站立在危墙下面。盡力行道而死的,...
文言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經過文飾、與口語不同的文體。通常詞句較精簡。相對於白話文或語體文而言。
朱自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並且還在描寫中達到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他的寫景散文在現代文學的散文創作中佔有重要地位,其中他運用白話文來描寫景緻最具能吸引人。 著作散文:〈蹤跡〉、〈背影〉、〈歐遊雜記〉、〈倫敦雜記〉、〈你我〉語文論述:《新詩雜話》、《經典常談》、《詩言辨志研究》、《標準和尺度》、《語文零拾》、《論雅俗共賞》、《書評與議文》其他:《雪朝》、《毀滅》(長詩) 評價李素伯說散文集《背影》給人以「芳香的迷醉」,郁達夫則評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而李廣田評價:「他的作品一開始就建立了一種純正樸實的新鮮作風。」但還是有一些作家...
名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名的人士。[例]胡適提倡白話文,是中外皆知的名士。
文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古漢語為基礎的書面語。相對於白話而言。
五四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民國八年五月四日發生的學生愛國運動。起因於巴黎和會中,列強對中國山東問題的漠視,消息傳回國內,引起北京的學生激烈抗議,此一運動不久即擴大到全國各界。後轉為要求重新省思傳統舊習的新文化運動,對中國的政治、社會、文化、思想等影響甚鉅。[例]五四運動提倡的白話文,在當時的文壇掀起了巨大的波濤。
胡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891~1962)字適之,安徽績溪人。中國現代學者、思想家及新文化運動的著名人物。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曾獲英美各大學致贈名譽博士學位三十五種。任北京大學教授時,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文學改革。曾任中國公學校長、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及校長、駐美大使、國大代表、中央研究院院長。著有《中國古代哲學史》、《章實齋年譜》、《先秦名學史》、《戴東原的哲學》、《白話文學史》、《丁文江的傳記》等數十種,另輯成《胡適文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