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9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墳地、墓地。如:「祖塋」、「先塋」。《漢書.卷一一.哀帝紀》:「太皇太后詔外家王氏田非冢塋,皆以賦貧民。」唐.陳子昂〈為義興公求拜掃表〉:「墳塋莫掃,松柏凋荒。」
帷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帝王宮室的帳幕。《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傳》:「前皇太后與昭儀俱侍帷幄,姊弟專寵錮寢。」《舊唐書.卷一○六.王琚傳》:「琚在帷幄之側,常參聞大政,時人謂之『內宰相』。」
黨錮之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起因2 經歷3 關鍵字4 出處 起因黨錮之禍(Disasters of Partisan Prohibitions)是因為東漢桓帝、靈帝時期外戚和豪族的勾結所造成的動亂。因為外戚專權時常會遭到反擊,而外戚卻又以皇太后林朝為背景,透過內朝來控制政權。幼帝長大成人後,在皇宮內既被外戚所孤立,於是和平時接近的宦官聯合,意圖突破孤立的狀況,以恢復政權。例如:和帝時,和帝與宦官與鄭眾等人相謀,誅殺外戚的領袖竇憲。這是東漢宦官掌權之時。但宦官真正掌握實權乃在桓帝之時。桓帝與五宦官相謀滅外淒梁冀,受封為侯,從此掌握朝廷大權。因...
康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庄文皇后的幫助下,在康熙九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康熙執政期間,撤除吳三桂等三藩勢力(1673年),攻取臺灣(1684年),平定準噶爾汗噶爾丹叛亂(1688年-1697年),並勝利地驅逐沙俄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他在京師東北的熱河營建了避暑山莊,將其作為蒙古、西藏、哈薩克等部王公貴族覲見的場所。康熙帝親政不久後,便宣佈停止圈地,放寬墾荒地的免稅年限。他還着手整頓吏治,恢復了京察、大計 (清)...
指日可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上書論皇帝用人,應該重視諫諍之臣,並以他們做為自己的耳目。司馬光本以為自己會因此受到責難,不料太皇太后非但沒有怪罪他,還派遺使者向他請教當今朝政得失。因此司馬光感到十分欣慰,認為進諫之路已經開啟,如此一來,天下太平之日不久即將到來。後來「指日可待」被用來形容願望或期盼不久即將實現。
侍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隨側護衛。《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平憲王蒼》:「帝每巡狩,蒼常留鎮,侍衛皇太后。」《三國演義》第三回:「卓乃於省中設宴,會集公卿,令呂布將甲士千餘,侍衛左右。」
啟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向君王進言或稟告。《新唐書.卷一六五.崔群傳》:「群凡啟奏,平恕如此。」《紅樓夢》第一六回:「故啟奏上皇太后,每月逢二六日期,准其椒房眷屬入宮請候看視。」
引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介紹、相見。《漢書.卷九三.佞幸傳.董賢傳》:「太皇太后召大司馬賢,引見東廂,問以喪事調度。」《西遊記》第八回:「老兄,菩薩在那裡?累煩你引見一引見。」
目染耳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耳濡目染」。見「耳濡目染」條。01.《清史稿.卷四三九.廖壽□列傳》:「伏願皇太后崇儉黜奢,時以民生為念,俾皇上知稼穡之艱難,目染耳濡,聖功自懋。」02.《太平天國資料.太平天國史料.欽定士階條例》:「至於誦習書史,博覽篇章,目染耳濡,課學即求心之道;通經致用,家修即廷獻之資。」 
絡驛不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絡繹不絕」。見「絡繹不絕」條。01.《後漢書.卷四二.光武十王列傳.東海恭王彊》:「皇太后、陛下哀憐臣彊,感動發中,數遣使者太醫令丞方伎道術,絡驛不絕。」(源)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