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7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傢伙,對人的謔稱,意謂該死的人。《紅樓夢》第五三回:「賈珍道:『這個老頭的今兒纔來!』」
亞瑪遜橫斑林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endrocolaptes certhia
體長28公分。喙暗色,長、直且有力,全身大致為棕褐色,背部顏色較腹面稍深,除飛羽及尾羽外,皆密佈細緻的黑色橫紋。尾羽、腰及翅上覆羽為一致的紅棕色。亞成鳥喉部無橫紋,且全身的橫紋均較細。
共7亞種,分布於中南美洲,包括委瑞內拉至玻利維亞、巴西北部及圭亞納。
喜好於森林環境中活動,多單獨或成對出現,並不好動。通常在中下層的樹幹覓食,常會跟隨軍蟻活動,啄食被軍蟻驚起的昆蟲、小型兩棲及爬蟲類,除以長喙覓啄外,亦會伸入樹幹裂縫中或附生植物中啄食甲蟲。繁殖期為5~7月,巢築於1.5~6公尺高的天然樹洞或中空的棕櫚樹幹中,巢內以樹皮及樹葉襯墊,每窩產卵2枚。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林鳥科(Family Dendrocolapt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拉邦動作分析名詞。為行動驅使的八個動作之一,其所組合的是威猛的力勢、非直接的空間、突發的時間之動作質感。
Irmgard Bartenieff & Doris Lewis《Body Movement Coping with the Environment》1980、 Cecily Dell《A Primer for Movement Description: Using Effort-Shape and Supplementary Concepts》1977、Rudolf von Laban《The Language of Movement》1974 &《The Mastery of Movement》1971(first published in 1947)Rudolf von Laban & ...
滄海一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江之無窮。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知不可乎驟得,託遺響於悲風。」 〔注解〕 (1) 漁樵:捕魚柴。 (2) 江渚:江中小陸地。亦指江邊。渚,音ㄓㄨˇ。 (3) 侶魚蝦:以魚蝦為伴侶。侶,指結交。 (4) 友糜鹿:與糜鹿為朋友。友,指結交。 (5) 一葉之扁舟:一艘小船。扁舟,指小船。 (6) 匏尊:以乾匏製成的酒器。匏,音ㄆㄠˊ,一種圓大而扁的葫蘆,晒乾之後可當涉水的交通工具,從中剖開亦可做盛水的容器。尊,酒杯。 (7) 蜉蝣:音ㄈㄨˊ |ㄡˊ。蟲類。體形細狹,狀似蜻蜓而略小。因成蟲生命短暫,約存活一、二天,待交配、產卵後即死亡。故古代每以蜉蝣比喻短暫的生命。
庖丁解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只要換一把刀就可以,因為他們是用刀來切肉,反之,一般笨拙的廚師,每個月都需要換新刀,因為他們是用刀來肉,而現在我這把刀已經用了十九年,所殺的牛也有幾千頭,但刀刃還像剛磨過刀一樣鋒利。是因為牛的骨節有縫隙的,而刀刃卻是沒有厚度,以沒有厚度的刀遊走在有縫隙的骨節間,自然是可以得心應手。」文惠君聽完之後便說:「說的很對,你的一番話,使我領悟到了養生之道!」 4.例句看小刀圍上圍裙,拿起刀,手法之俐落,火侯之準確,有如庖丁解牛之輕鬆,瞬間便是一盤盤香味誘人的菜。
躊躇滿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
孜孜不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圍了高山,淹沒了丘陵,人民被困在洪水裡。我陸行乘車、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輦,順著山間荒涼的小徑樹作成路標。和益一起送上生鮮的魚鱉鳥獸給人民。我疏通九大河川,讓洪水順利流入四海;挖通溝渠,引導水流入河川。和稷一起教人民播種穀物,並分送生鮮的食物給人民,使人民交易物資,互通有無。於是每個人民都安定下來,天下也太平了。」皋陶聽了就說:「唷!你說的好,我會向你學習,照著做。」在原文中,「孜孜」是勤勉不懈的意思,「不懈」就含有「不倦」的意味,所以「孜孜不倦」這一完整詞形,到《三國志.卷四一.蜀書.霍王向張楊費傳.向朗》中首次出現。另外《書經.君陳》內容記載周公死後,周成王周公子君陳去治理王城東郊...
草菅人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崇尚的是詭詐和刑罰,毫不注重謙虛和禮讓。假使像趙高那樣,教導胡亥的全是一些嚴刑酷法,那麼所學到的不是頭、割鼻子,就是誅殺三族的事情。所以胡亥今天才繼位,明天就射殺人。對於盡忠進諫的臣子,認為他們是蓄意毀謗;對於有深謀遠慮的臣子,認為他們在妖言惑眾。所以把殺人的事當作像割野草一樣。這難道是因為胡亥的天性本就邪惡嗎?其實不然,而是當初教導他的人,沒有教他走上正道,沒有教導他處世為人的道理,才會導致這樣的結果。後來「草菅人命」這句成語就從這段故事中「視殺人如艾草菅然」(把殺人看成割野草一樣)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輕視人命,任意加以殘害。
削足適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考詞語︰刖趾適屨注音︰ㄩㄝˋ ㄓˇ ㄕˋ ㄐㄩˋ漢語拼音︰yuè zhǐ shì jù釋義︰刖,古時腳的酷刑。屨,古時用麻、葛等製成的鞋。「刖趾適屨」猶「削足適履」。見「削足適履」條。 01.《三國志.卷三.魏書.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而亮反裘負薪,裡盡毛殫,刖趾適屨,刻肌傷骨,反更稱說,自以為能。」 參考詞語︰刻足適屨注音︰ㄎㄜˋ ㄗㄨˊ ㄕˋ ㄐㄩˋ漢語拼音︰kè zú shì jù釋義︰刻,割。屨,古時用麻、葛等製成的鞋。「刻足適屨」猶「削足適履」。見「削足適履」條。 01.宋.陸游〈讀何斯舉黃州秋居雜詠次其韻詩〉一○首之九:「昔人亦有言,刻足以適屨。奈何不自反,忽已迫霜露...
游刃有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般好一點的廚子,每年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切割的方式來解牛;普通一點的廚子,每月要換一把刀,因為他用硬的方式來解牛。以硬踫硬,刀刃當然容易受損。我這把刀已經使用了十九年,分卸過幾千頭牛,卻仍然像剛磨利的刀,一點損傷都沒有。那是因為我拿的是一把沒有厚度的刀,進入牛的複雜組織,在經絡血脈的空隙中,到處遊走,可以揮灑自如,還覺得很寬綽而有餘地。所以十九年來,都不必換刀。雖然如此,每次遇到筋骨支錯聚結、難於處理的地方,我仍然會集中注意力,小心謹慎地用刀,等挑開關鍵處,牛的骨肉一下子都分開了,就像土塊堆積在地面上一樣,「ㄏㄨㄚˋ」的一聲,牛就解好了。這時候,我拿著刀站在分卸完畢的牛肉面前,東看看西看看,...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