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2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38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掌國政。漢.潘勗〈冊魏公九錫文〉:「君國之均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國之均,四方是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執掌政權。元.蒲道源〈閑居紀事〉詩二首之二:「寄聲鈞者,風俗何時淳?」也作「權」、「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作文。《魏書.卷三六.列傳.李順》:「各文而經武,故天平而地成。」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徵聖》:「然則志足而言文,情信而辭巧,乃含章之玉牒,文之金科矣。」
風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中之燭易滅。比喻隨時可能死亡。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折:「我將世事都參透,幻身軀似風中燭,可憐見便似兀那水上浮漚。」也作「風中之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劉忠(1216~1274)初名侃,字仲晦,邢州人,遼、金官族後裔。生而風骨秀異,志氣英爽不羈,自幼好學;十七歲為邢臺節度使府令史,因不願埋沒為刀筆吏,乃隱居以求志,後出家為僧。以博學多才藝,經海雲禪師推薦入忽必烈幕府,因深究〔易經〕及邵雍經世之學,於天文、地理、律曆、三式、六壬、遁甲之類,無不精通,故善論天下事,應對稱旨,深受賞識。
  忠論教育強調制度的建立,曾上書忽必烈言:「古者庠序學校未嘗廢,今郡縣雖有學,並非官置。宜從舊制,修建三學,設教授,開選擇才,以經義為上,詞賦論策次之,兼科舉之設,……開設學校,宜擇開國功臣子孫受教,選達才任用之。」其建議受到嘉獎採納。又曾從世...
至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完全持法規、公理辦事。稱人公正無私。《文明小史》第六○回:「然而平中丞卻不以此為輕重,委差委缺,仍舊是一至公。」
江山好改,性難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山河的面貌隨年月而有變化,而人的稟賦性格卻根深蒂固。比喻人的本性難以改變。《兒女英雄傳》第二回:「老兄,你豈不聞:『江山好改,性難移。』你切不可打量她從此就這等好說話兒。」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當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迎著風拿燭火。比喻身臨險境。《孤本元明雜劇.勘金環.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當風燭,恰便似水上浮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扮演古代官員和地位較高之神仙的服飾。頭戴冠,腰配飾物,而手執笏板。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披歌訣》:「天子郊祀與祭太廟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須依歌訣次第,則免顛倒之失。歌曰:『襪履中單帶先,裙袍蔽膝綬紳連;方心曲領藍腰帶,玉佩了當冠笏全。』」
堅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內在意志堅毅,性情孤傲。唐.元稹《鶯鶯傳》:「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內堅孤,非禮不可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