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44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過目成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過一遍就能背誦出來。形容記憶力很強。《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三:「安住伶俐聰明,過目成誦。」《紅樓夢》第二三回:「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也作「目即成誦」、「觸目成誦」。
駱賓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全詩充滿童趣和天真,清新可愛,活潑喜人,是千多年來小孩子學唐詩時首先要學、要背誦的一首好詩。唐龍朔初年,駱賓王擔任道王李元慶的屬官。後來相繼擔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儀鳳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職。曾經被人誣陷入獄,被赦免後出任地方官臨海縣丞,所以後人也稱他駱臨海。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他做為秘書,起草了著名的《討武氏檄》,將武則天大罵一番,據說武則天一開始滿不在乎,聽到「入門見嫉,娥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頗有得意之色,但聽到「一抔之...
唐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詩歌的總稱。包括古詩、律詩、絕句等體裁,是唐朝文學的代表。可分為初、盛、中、晚四期,和宋詞、元曲並稱於世。[例]小明才七歲就會背誦好幾首唐詩。
記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默記所讀的書而背誦之。《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自唐以來,所謂明經,不過帖書、墨義,觀其記誦而已,故賤其科,而不通者其罰特重。」《三國演義》第四○回:「粲博聞強記,人皆不及:嘗觀道旁碑文一過,便能記誦。」
諷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背誦而熟記之。《晉書.卷四九.阮籍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明宗深有味乎其言,令左右錄其詩,常諷誦之。」
箕裘相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克紹箕裘」之典源,提供參考。 《禮記.學記》記問1>之學,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力不能問,然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2>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3>。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君子察於此三者,可以有志於學矣。 〔注解〕 (1) 記問:背誦學問,在課堂上講說。記問之學指沒有自己獨到見解的學問。 (2) 舍:同「捨」,暫時放棄。 (3) 箕:畚箕。以竹篾或柳條編成,用以盛土的工具。
蒙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覺來作判斷,而非憑推理」。四、教育主張 (一)教育目的-知識要能活用1.記憶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由背誦而失去認識並非求知識,只不過是保留它所信賴的記憶而已。2.實物經驗重於文字記憶,而自然界就是獲取實物經驗的最基本來源。(二)教學內容與方法1.任何的學習活動,必須徹底為之2.學習的活動、知識的形成,理性不能讓權威取而代之(1)知識以理性作為最後的判斷,不應訴諸於權威。(2)蒙田說:「在權威的教學方式下,知識則成為被動的、消極的。」3.閱讀是在引發理性,而非堆積記憶閱讀不是增加記憶的材料,而是鍛鍊個人的記憶。4.重視遊戲...
千字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書名。南朝梁周興嗣所撰,傳說是集王羲之字,以一千個不同的單字所寫成,每四字一句,隔句押韻,以便於背誦,是舊時兒童啟蒙時必讀的書。
SQ3R方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來自以下五個英語詞語的字首,即:綜覽(Survey)、發問(Question)、閱讀(Read)、背誦(Recite)、復習(Review)。目錄1 綜覽2 發問3 閱讀4 背誦5 複習6 其他7 外部連結 綜覽 綜覽(Survey,為時約1分鐘):在詳讀文章之前,先概覽文章一番:留意文章內的標題及結構,以控制閱讀的目的、方向和注意力。細閱文章的引言、總結及參考,但不要閱讀文章的內容,試試能否從所得的資料略知文章的主題。目標為掌握文章主題的3個...
詹宏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澳洲免費贈閱的英文基督教傳道刊物,寫了一封英文信函索。每月會收到三十多頁的英文雜誌,也將每頁閱讀甚至背誦,鍛煉英語閱讀能力。高中考上台中一中,大學第一志願本來是政治系,結果分數考高了考上台灣大學經濟系。因為家境清寒,需要和考上交通大學的哥哥平分一條舊被,拿著半床棉被北上讀書。從此開始半工半讀生活,不再向家中拿錢。詹宏志因此認識「如果要求不高,生存並不那麼困難。 」考上大學之後,詹宏志對各種打工機會十分關心,除了兼家教外。因著參加一次救國團編輯營的打工機會,除了照料參加營隊高中校刊主編們的生活起居之外,還有機會參加海報設計...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