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市蜃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五.姑妄聽之一》:「茫茫回首,舊事皆空,亦與三女子裸露草間,同一夢醒耳。豈但海市蜃樓,為頃刻幻景哉!」
望洋興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底下最壯美的,全都在這兒了。他興奮地順著水流向東而行,一直到了北海。河伯向東邊望去,只見白浪濤天,茫茫一片,看不到水的盡頭。這時河伯才發現自己是多麼渺小,心裡覺得十分慚愧。他仰著頭嘆息說:「我本來以為自己很了不起,現在看到大海這麼寬廣無盡,才知道自己真是井底之蛙,眼光實在是太狹小了!」後來,「望洋興嘆」這句成語就從「望洋向若而嘆」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因力量不夠而感到無可奈何。後人也有望文生義,誤解「望洋興嘆」為對著大洋興嘆,此解不可取。
怨天尤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晚年致力整理古代典籍,並開平民教育之先河,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後世尊為「至聖先師」。《論語》一書是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互相問答的話,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記錄編纂而成。在〈憲問〉篇中,孔子感慨沒有一個人可以了解他,人海茫茫,卻覓無知己。但他認為自己在遭受挫折、失敗時,能不埋怨上天,也不責怪別人。學習身邊平常的事物,進而深知自然生滅演變的道理,而能隨遇而安、通曉德義。這樣對人生的了解,已經到達某個境界了,而這個境界一般人很難體會,也只有上天才會知道。後來《論語》原文的「不怨天,不尤人」演變為「怨天尤人」這句成語,用來比...
小時了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劉克莊〈兌女余最小孫也慧而夭悼以六言〉詩二首之二:「不合小時了了,可堪長夜茫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事物的開端。如:「千頭萬緒」、「端緒」。唐.韓愈〈進學解〉:「尋墜緒之茫茫,獨旁搜而遠紹。」
上窮碧落下黃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碧落,天上。黃泉,地裡。上窮碧落下黃泉比喻到處尋找。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宋.羅燁《醉翁談錄.卷二.王魁負心桂英死報》:「乃見桂英披髮仗劍,指罵:王魁負義漢,我上窮碧落下黃泉,尋汝不見,汝卻在此。」
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梁紹壬《兩般秋雨盦隨筆.卷四.餓鄉記》:「(藍鹿洲先生)歲饑,作〈餓鄉記〉云:『……忽氣象頓寬,別有天地,山茫茫,水淼淼,人渾渾噩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煩請。唐.白居易〈新樂府.草茫茫〉:「憑君回首向南望,漢文葬在霸陵原。」
混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傳說中天地未形成時的那種元氣未分,模糊不清的狀態。《西遊記》第一回:「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三國演義》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陰陽剖判;輕清者上浮而為天,重濁者下凝而為地。」也作「渾沌」。
萬劫不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家稱世界一成一毀為一劫。萬劫,指極長的時間,有永遠的意思。唐代李白〈短歌行〉說:「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西遊記》第二回說:「把你這猢猻剝皮剉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用的都是這個意思。至於「萬劫不復」,這句成語本來是說人一旦墮入地獄,雖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在佛教經典〈梵網經菩薩戒序〉中,勸人要「自知有罪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意思就是要人如果自知有罪,要能懺悔才能安樂;不知懺悔,將加深罪惡。這篇經文另外還說:一個人如果不對罪惡存有戒慎之心,就容易縱情懈怠,所以不要輕視小罪過,以為沒有關係。要知道罪惡之心就像小水滴,不去理會,終究會積...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