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7.42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著邊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晁蓋等人才能順利逃脫,並在無處可去的情況下投奔到梁山泊。眾官兵追到梁山泊附近,領兵的何濤見這湖上盡是茫茫蕩蕩的蘆葦,於是先遣數人划著小船前往探路,沒想到這些人就此一去不回。何濤在四邊都不著岸的地方等著,時間一久便起了疑心,於是決定親自帶兵前去查看,不料中了埋伏,雙耳都被割掉。在描述這段故事的文字中,「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指的是身在那四邊都不著岸的湖泊裡,不知該如何是好。後來「不著邊際」演變為成語,多被用來比喻言論空泛或想法不切實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動、晃動。如:「搖頭」、「搖晃」、「搖槳」。《周禮.冬官考工記.矢人》:「是故夾而搖之,以聄其豐殺之節也。」《文選.古詩十九首.迴車駕言邁》:「四顧何茫茫,東風搖百草。」
空中樓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四○齣:「竊惟浩浩沙場,舉目見空中之樓閣;茫茫苦海,回頭登岸上之瀛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的、善的。與「凶」相對。如:「吉祥」、「吉人天相」、「大吉大利」。唐.白居易〈新樂府.草茫茫〉:「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蒼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深青色。漢.馬第伯〈封禪儀記〉:「仰視巖石松樹,鬱鬱蒼蒼,若在雲中。」唐.李朝威《柳毅傳》:「大天蒼蒼兮,大地茫茫。」
3.斑白的樣子。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髮蒼蒼。」唐.白居易〈新樂府.賣炭翁〉:「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沙漠。唐.杜甫〈送人從軍〉詩:「今君渡沙磧,累月斷人煙。」宋.陸游〈塞上曲〉:「茫茫大磧吁可嗟,莫春積雪草未芽。」
風平浪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風無浪。比喻平靜或情勢穩定。《醒世恆言.卷四○.馬當神風送滕王閣》:「須臾,霧散雲收,風平浪靜,滿船之人俱各無事,唯有王勃乃作神仙去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七回:「我又帶上房門,到艙面上去看看,只見天水相連,茫茫無際;喜得風平浪靜,船也甚穩。」也作「平風靜浪」、「風靜浪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土築成高起的墓。如:「墳墓」。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詞:「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
無邊無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沒有邊際。形容非常廣闊。《群音類選.官腔類.卷一○.牧羊記.北海牧羝》:「只見浪滔滔無邊無際。」《精忠岳傳》第六六回:「白茫茫一帶無邊無際,原來是太湖邊上。」
韓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群公雞,在給公雞的飼料裏拌了硫磺,餵上一千天,韓愈就吃公雞。韓愈以「道統」自命,三十六歲時已經「而視茫茫,而發蒼蒼,而齒牙動搖」(〈祭十二郎文〉),晚年有「落齒」詩:「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牙。俄然去六七,落勢殊末已」。後來在長安城南興建過豪宅,也有絳桃、柳枝等妓,能歌善舞。長慶四年(824年)敬宗即位,同年十二月韓愈因病去世,年五十七。韓愈去世後,〈韓文公墓誌銘〉是由其生前指定的高徒皇甫湜撰寫,李翱令作行狀。學術思想:思想淵源於儒家,但亦有離經叛道之言。他以儒家正統自居,反對佛教的清淨寂滅、神權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