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枕戈待旦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朝的祖逖和劉琨都以雄豪著名於世。他們在司州主簿任內,因為意氣相投而成為好朋友,常在半夜聽到雞鳴聲就起來練劍,並且經常說起自己的抱負,想在國家動盪之際以有用之身報效國家。後來祖逖當汝南太守時,國都洛陽被匈奴人占領,他率領百姓往南搬遷到泗口這個地方。等安頓好之後,他向當時尚未即位的晉元帝司馬睿表明復興中原的抱負,於是被任命為豫州刺史,自己招募兵馬北伐,並且發誓說:「如果不能光復中原,就像流逝的江水一去不回。」果真,他幾次打敗後趙石勒,光復了黃河以南的地方。劉琨知道他被任用後,在寫給親友的信上說:「我枕著武器等待天明,立志消滅叛逆的胡人,常常怕祖逖比我早一步握著鞭子馳騁沙場。」後來「枕戈待旦」被用...
符號互動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Ervin Goffman,高夫曼(Goffman)則認為人和人互動的過程有如在舞台上演戲,此即其著名的『劇場理論』,他認為人在互動的過程中,不斷釋出的訊息及符號,猶如演員在舞台上不停對另一演員釋放自身欲透露的訊息,此即前台,而不斷掩蓋己所不欲人知的訊息,也就是將訊息藏在身後的後台,不讓對方知道,而社會化程度越高的人,其控制訊息在前後台流動的能力越強;至於互動兩者之間以外的人士,則稱為第三者,第三者有時可以輕易看透雙方的後台。(註1) 原則Blumer所提出的符號互動論三大原則乃是:壹、「人對事物採取的反應,乃是由事物...
草木皆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麼多實力強大的軍隊,誰說晉兵很少呢?」而流露出悵然若失的憂慮。之後苻堅在肥水被謝玄所敗,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肥水之戰」。後來「草木皆兵」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疑神疑鬼、驚恐不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著名的、有名望的。如:「聞人」。
莫逆之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莊子是戰國時期道家思想的著名代表人物,他在《莊子》一書中對生命的認識有許多闡述。例如在〈大宗師〉一文裡,記述子祀、子輿、子犁、子來等四人,互相談論道:「誰能把『無』當作頭,把『生』當作背脊,將『死』當作尾脊骨,或者是有誰能知道死生存亡是同為一體的,我就與他做朋友。」結果四個人都心領意會於生命來自於無而至於有,最後又歸於死亡─即無。因而四人相視而笑,彼此心意相通,遂結為至交好友。後來「莫逆之交」這句成語,就從原文「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心意相投、至好無嫌的朋友。
劍拔弩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勢緊張或聲勢逼人。 + 南朝梁.袁昂在《古今書評》一書中,評論許多書法家的筆法。其中韋誕是三國魏著名的書法家和製墨家。他寫的「章草」已臻成熟,有草聖之稱。袁昂認為韋誕的筆法:「如龍威虎振,劍拔弩張。」意思就是說韋誕的書法,就像龍盤繞著,虎振奮欲起,筆力雄健。像劍已拔出,弓已張開,筆勢豪放。後來「劍拔弩張」被用來形容書法筆力雄健。
迎刃而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預是西晉時的著名大將,他的學識淵博,時人稱為「杜武庫」。據《晉書.卷三四.杜預列傳》載:蜀漢滅亡之後,孫吳偏安江東。於是晉武帝派杜預為「鎮南大將軍」,統軍攻打東吳。戰事進展得很順利,短短數日就攻占吳國許多城池,吳軍都督孫歆等人被俘。杜預想要趁勝追擊,但有官員表示反對。他們認為吳國立國已久,一下子很難攻下;而且南方正是雨季,容易河水氾濫,行軍不易;加上天氣炎熱,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暫停進攻,等到冬天再說。但杜預舉出當年樂毅的濟西之戰為例,認為「我軍現在士氣旺盛,如果趁機伐吳,就像用刀劈開竹子一樣,只要劈開前面幾節,下面也會順著刀勢輕易地劈開了」。晉武帝接納了杜預的建議,繼續進攻吳國,果然節節順利...
枵腹從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枵腹從公」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餓著肚子辦理公務。形容不顧己身,勤於公事。《活地獄》的作者是晚清著名的譴責小說家李伯元,全書共四十三回,描寫封建衙門內的黑暗面。他在〈楔子〉裡即說天下沒有好衙門。朝廷立衙門的本意是替百姓判斷曲直,調處是非。本來做官有做官的俸銀,書差有書差的工食,但是到了後來,做官的俸銀,還不夠給上司節敬,書差的工食,也入了長官的私囊,所以要想他們傾出所有家產以解救國難,餓著肚子辦理公務,恐怕走遍天涯,如此好人也找不出一個。「枵腹從公」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用來形容不顧己身,勤於公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人與人或事物之間遇合的機會。《史記.卷一○四.田叔傳》:「(任安)少孤貧困,為人將車之長安,留,求事為小吏,未有因緣也,因占著名數。」唐.杜甫〈清明〉詩二首之一:「繡羽銜花他自得,紅顏騎竹我無緣。」
江郎才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筆變得平淡乏味,毫無特色。傳說在他辭退宣城郡守後,有一夜在冶亭獨睡時,夢見一個美男子,自稱是東晉時的著名文人郭璞。他對江淹說:「我有一枝筆放在你那兒已經很多年,現在應該還給我了。」江淹伸手到懷裡一探,果然找到一枝五色的彩筆,他便將這枝筆交還郭璞。從此以後,江淹便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好的詩句。當時大家便都傳言「江淹才盡」,也就是說江淹的文才已經用盡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江郎才盡」,用來比喻文人的才思枯竭,無法再創佳句。出現「江郎才盡」的書證如清.梁章鉅《浪跡叢談.卷一.劉芙初編修》:「芙初本驚才絕豔,而近作大不如前,同人比之江郎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