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50.645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誅筆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拗筆,仍欲擁戴東林,此某所痛哭流涕長太息者也。兄臺胸無成見,不落方隅,故可痛快言之,若語他人,則似荊與蓋聶論劍,怒目視之,所不免矣。 〔注解〕 (1) 呂東萊:呂祖謙(西元1137∼1187),字伯恭,宋金華人。官至直祕閣著作郎、國史院編修,與朱熹、張栻齊名,稱為「東南三賢」。其文詞閎肆辨博,於《詩》、《書》、《春秋》,多究古義,學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東萊集》、《東萊左氏博議》等。 (2) 宿:音ㄒ|ㄡˇ,夜晚。 (3) 蓽門圭竇:比喻貧苦人家或貧苦人家居住的簡陋環境。見「篳門圭竇」。 (4) 老奸巨滑:深歷世情而極奸詐狡猾的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靠、斜靠。如:「倚門而望」。《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傳》:「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一毛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燕丹子》卷中:「荊曰:『有鄙志,常謂心向意,投身不顧;情有異,一毛不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咬、咬緊。如:「咬牙切齒」。《史記.卷八六.刺客傳.荊傳》:「此臣之日夜切齒腐心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助詞。用於句中或句末,相當於「啊」。[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荊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任憑、聽任。《戰國策.趙策四》:「諾,恣君之所使之。」《史記.卷八六.荊傳》:「車騎美女,恣荊卿所欲,以順適其意。」
赤子之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一意孤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清.趙翼《廿二史劄記.卷五.後漢書.東漢尚名節》:「自戰國豫讓、聶政、荊、侯嬴之徒,以意氣相尚,一意孤行,能為人所不敢為,世競慕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田間東西向的小路。另有一說為南北向。如:「阡陌縱橫」。《史記.卷五.秦本紀》:「為田開阡陌。」司馬貞索隱引《風俗通》:「南北曰阡,東西曰陌。河東以東西為阡,南北為陌。」漢.曹操〈短歌行〉:「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後泛指小路。晉.陶淵明〈詠荊〉詩:「素驥鳴廣陌,慷慨送我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勞苦的事。《燕丹子.卷下》:「出衛都,望燕路,歷險不以為勤,望遠不以為遐。」晉.陶淵明〈詠三良詩〉:「服勤盡歲月,常恐功愈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