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衣錦還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身穿錦繡的衣服返回故鄉。形容人功成名就後榮歸故鄉。《五代史平話.漢史.卷上》:「那廳上坐的,卻是李長者贅婿劉知遠,受了北京留守,衣錦還鄉也。」《儒林外史》第五○回:「儒生落魄,變成衣錦還鄉。」也作「衣錦故鄉」、「衣錦過鄉」、「衣錦榮歸」。
風調雨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王馬上迎接五神入營,請他們協助驅除紂王,救眾生於水火之中。武王消滅殷商的暴政後,五神完成任務,隨即返回天庭。從此風雨及時,五穀豐收,人民富樂安康,天下太平。「風調雨順」即摘自典源,用來形容豐年安樂,天下太平的景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掉轉、返回。《三國志.卷一.魏書.武帝紀》:「迴戈東征,呂布就戮;乘轅將返,張楊殂斃。」唐.杜甫〈佳人〉詩:「侍婢賣珠迴,牽蘿補茅屋。」
撥亂反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公羊傳.哀公十四年》《春秋》何以始乎隱?祖之所逮聞也。所見異辭,所聞異辭,所傳聞異辭。何以終乎哀十四年?曰:備矣!君子曷為為《春秋》1>?撥2>亂世,反3>諸正,莫近諸《春秋》。 〔注解〕 (1) 《春秋》:書名。孔子據魯史修訂而成,為編年體史書。所記起自魯隱公元年,迄魯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其書常以一字一語之褒貶寓微言大義。因其記載春秋魯國十二公的史事,故亦稱為「十二經」。公羊、穀梁、左氏三家為之作傳,稱為「春秋三傳」。 (2) 撥:扭轉。 (3) 反:通「返」,歸返,返回
分崩離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孔子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門後學記錄孔子應答弟子、時人以及弟子間的問答之語,而成《論語》一書,其中可見孔子思想的脈絡,以及他的治學方式。在〈季氏〉篇中記載,由於季氏要攻打顓臾,所以輔佐季氏的子路和冉求來請教孔子的意見。孔子回答:「一個國家如果財富平均,人民就不虞匱乏;如果上下和睦,人民就能安居樂業;國家之內沒有禍亂,就不會傾覆。如果他國的人民不服,那就以德行感化他們,使他們來歸。他們來歸之後,就要使他們安定。如今你...
現象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為“先驗的經驗主義。 代表思想家胡塞爾 Husserl, 1859-1938:胡塞爾提出一個口號:返回「事物本身」,也就是回到意識領域,丟開通常的思惟方式,採取「還原法」對於我們通常的判斷「懸置」起來,「加上括號,存而不論」,如此才能直覺到純意識的本質或原型,發現意識中的基本結構:「意向性」即意識總是指向有關某對象的意識。茵加登 R. Ingarden, 1893-1970:茵加登認為作品是種獨特的存在,既非實在的客體,也非觀念客體,而是一種純意向性的客體。透過審美經驗,在欣賞者欣賞或閱讀過程中對於審美對象的觀照過程,...
見義勇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孔子是春秋的賢人,於魯國從政時,魯國大治。後因政治理念與國君不合,周遊列國十三年,卻未受到其他國君的重用。晚年返回魯國,致力於古代典籍的整理,並且秉持「有教無類」的精神,開平民教育的先河,門下有弟子三千人。孔子十分強調「勇」的重要性,例如在《論語.憲問》中,孔子曾說︰「仁者,必有勇。」意思就是說,仁者重視正道而輕忽生命,見到合乎正道的事情,一定會勇於實行。又說「勇者不懼」,即是說勇敢的人無所恐懼。而在所引典源《論語.為政》中,孔子則說︰「見義不為,無勇也。」綜上所述,可知一個君子如果見到正道所當行之事,必然會勇敢地去做,要是因為害怕而不去做,那就不配稱為勇敢,只是一個怯懦的人。後來「見義勇為」...
王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道光禪師學習頓教,結識了詩人孟浩然。孟浩然開元十六年(728年)赴長安應試,落第後滯留長安,第二年冬返回襄陽,王維作詩送別,詩云:“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勸孟浩然回鄉隱居,不必辛辛苦苦地來長安舉試求官。這是因自己中狀元後仍不得意,所以有這樣的話。作為一個才子,一代名人,王維這個時期不太得意,青年時期賦閒,心中當然不是味道。而且此期間又喪妻。王維的妻子大約在開元十九年(731年)去世,當時他才31歲。妻子去世後,王維不再續娶,幾十年一直獨身,於此也可見他的思想情態。雖則王維勸孟浩然歸舊廬隱居,但...
盧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 基本主張盧梭以為人是天生自由的,但卻到處落入人為鎖鍊之中(非從自然而來的事物,都是好的,一經人手,權變壞了)。主張返回自然,倡導兒童本位的教育思想,一切的教育設施及活動均應順應自然,以充分發展而同的能力。二、 教育主張(1) 以兒童為教育的中心:重視兒童的性向、興趣和能力。過去的教育,是以教材、成人為中心,而忽視兒童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視兒童為具體而微的成人,所以應以成人所應當具有的知識和技能來傳授給兒童,而不問兒童是否了解,是否能夠實行。(2) 重視兒童身體的活動:傳統教育,認為身體的活動會妨礙心靈發展,故加以抑制...
積重難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積重難返」或作「積重難反」。指弊病累積變為嚴重了,就難以返回原來狀況。見用於明.張居正〈陳六事疏〉。張居正,字叔大,號太岳,明江陵人。他在穆宗時入閣,目睹自嘉靖、隆慶到萬曆年間,政治經濟百病叢生,長期累積下的弊端難以革除,國家汲汲可危。所以他上了〈陳六事疏〉,提出六個改革政治的方案,建議皇上整飭吏治,以富國強兵,中有「近來風俗人情,積習生弊,有頹靡不振之漸,有積重難反之幾」之句。此處用了「積重難反」,反,通「返」。後來「積重難返」用來指長期累積成的不良習慣與弊病,難以改正。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