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7.42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孤雲野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閒逸自在,不求名利的隱士。明.陳汝元《金蓮記》第四齣:「我自做孤雲野鶴無拘係,寒瓢破衲堪遺世。」
江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隱士所居之處。《南史.卷七五.隱逸傳.序》:「或遁跡江湖之上,或藏名巖石之下。」宋.范仲淹〈岳陽樓記〉:「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賢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志行崇高,才德兼修的人。北周.庾信〈道士步虛詞〉一○首之一○:「無妨隱士去,即是賢人逃。」《儒林外史》第四○回:「小弟是一個武夫,新到貴處,仰慕賢人君子。」也作「賢者」。
楚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遠遊》、《蔔居》、《漁父》,宋玉《九辯》、《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賈誼《惜誓》,淮南小山《招隱士》,東方朔《七諫》,嚴忌《哀時命》,王褒《九懷》及劉向所作《九嘆》,共為《楚辭》16卷,是為總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與班固二‘敘’,為17卷,而各為之註。” 楚辭體《楚辭》作品或者效仿楚辭的體例有時也被成為“楚辭體”或“騷體”。“騷”,因其中的作品《離騷》而得名,故“後人或謂之騷”《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與因十五《國風》而稱為“風”的《詩經》相對,分別為中國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鼻祖。後人也常以“風騷”代指詩歌,或以...
空谷足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谷足音」典源作「足音跫然」。在《莊子.徐无鬼》中提到隱士徐无鬼,在魏臣子女商的引薦下見到魏武侯,兩人談得很愉快。等到徐无鬼出來後,女商好奇的追問原因。徐无鬼回答:「國君現在的情形,就像長期居住在荒野毫無人煙的地方的人,久處寂寞,聽到人的腳步聲就高興,何況是兄弟親戚間親切輕鬆的談笑。已經很久沒有人,用親切的言語和國君談笑了。」後來「空谷足音」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難得的人物、言論或事物。「空谷足音」較早的書證出自於宋.黃榦〈復李隨甫書〉詩:「朋友淩(凌)凋,每興索居之歎,反覆來求,真所謂空谷足音也。」
煙波釣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河邊垂釣的老人。比喻不問世事,不慕榮華的隱士。元.白樸〈沉醉東風.黃蘆岸〉曲:「傲殺人間萬戶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放浪不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包圍之下,使得「不羈之土」─那些賢能而不受拘束的士人,宛如良馬與牛同槽共食一樣,賢愚不分。這也是周朝隱士鮑焦之所以對世道忿恨不平,對富貴毫不留戀的原因。因此他勸諫梁孝王,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應該與賢臣們肝膽相照,共同治理國政。梁孝王在看了這封書信後,就派人把鄒陽放出來,並且成為他的貴賓。後來「放蕩」和「不羈」典源被合用成「放蕩不羈」,用來指豪放而不受拘束。又被用以形容行為放縱隨便,不加檢點。
焰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火苗。北周.庾信〈奉和趙王隱士〉詩:「野鳥繁弦囀,山花焰火然。」
班都拉(Bandura)的社會認知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字。b. 綜合模仿:電工在凳子上修理電燈、母親在凳子上擦窗戶。c. 象徵模仿:電視、電影→偶像人物→隱士勇敢、正義。d. 抽象模仿:老師解析算術例題→學道解題原則。(5) 模仿學習絕非機械反應。(6) 觀察學習的四階段歷程:a. 注意階段。b. 保持階段。c. 再生階段。d. 動機階段。 二、啟示(1) 學生自律行為的養成。(2) 教師設計學習情境時,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與認知能力的差異。(3) 重視學習時團體本身的自主性。(4) 學習歷程重於學習結果。(5) 在團體情境中的增強與懲罰的適當運用。 三、班都拉社會學習論的摘...
三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蔣詡辭官不仕,隱於杜陵,閉門不出,舍中竹下三徑,只有羊仲與求仲出入。典出晉.趙岐《三輔決錄》卷一。後以三徑比喻隱士居處。《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唐.孟浩然〈秦中感秋寄遠上人〉詩:「一丘常欲臥,三徑苦無資。」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