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18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布法羅(Buffalo)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電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利用電流的熱效應產生高熱,用於取暖、烹飪,或工業上加熱、煉的爐子。依構造可分電阻式、電弧式及感應式等。也稱為「電爐子」。
千人一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篇一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晉司空張華詩》其源出於王粲1>。其體華豔,興託不奇2>。巧用文字,務為妍3>。雖名高曩代4>,而疏亮之士5>,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6>。謝康樂7>云:「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 〔注解〕 (1) 其源出於王粲:指張華的詩根源於王粲。 (2) 興託不奇:意指內容平凡。興託,即興情寄意。 (3) 妍:指文字華美。,音|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
汞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鈉、金、銀、錫、鋅等融解於汞而成的合金。如鈉汞齊、金汞齊、銀汞齊等。金術上用以提煉金、銀等。也稱為「汞膏」。
千篇一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千篇一律」之典源,提供參考。 南朝梁.鍾嶸《詩品.卷中.晉司空張華詩》其源出於王粲1>。其體華豔,興託不奇2>。巧用文字,務為妍3>。雖名高曩代4>,而疏亮之士5>,猶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6>。謝康樂7>云:「張公雖復千篇,猶一體耳。」 〔注解〕 (1) 其源出於王粲:指張華的詩根源於王粲。 (2) 興託不奇:意指內容平凡。興託,即興情寄意。 (3) 妍:指文字華美。,音|ㄝˇ。 (4) 曩代:前代。曩,音ㄋㄤˇ。 (5) 疏亮之士:通達有識之人。 (6) 風雲氣少:風雲慷慨之氣太少。 (7) 謝康樂:謝靈運(西元385∼433),南朝宋文學家,謝玄之孫,小名...
口呆目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目瞪口呆」之典源,提供參考。 唐.皇甫枚《三水小牘.卷下.夏侯禎黷女靈皇甫枚為禱乃免》汝州魯山縣西六十里,小山間有祠曰「女靈觀」。其像獨一女子焉,低鬟嚬蛾,豔而有怨慕之色。……咸通末,余調補縣印吏,實尸嘗祭,與同舍生譙國夏侯禎偕行。祭畢,與禎縱觀祠內,禎獨眷眷不能去,乃索卮酒酹曰:「夏侯禎少年,未有配偶,今者仰覿靈姿,願為廟中掃除之隸,神其鑒乎!」既舍爵,乃歸。其夕1>,夏侯生惝恍2>不寐,若為陰靈所中。其僕來告,余走視之,則目瞪口噤3>不能言矣。余謂曰:「得非女靈乎?」禛頷焉。余命吏載楮鏹,潔尊席而禱……奠訖,夏侯生康豫如故。 〔注解〕 (1) 夕:夜晚。 (2) 惝恍:音...
面紅頸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面紅耳赤」之典源,提供參考。 《朱子語類.卷二九.論語.公長下》黃先之問「子文」「文子」二節。曰:「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子文1>卻三仕三已2>,略無喜慍3>。有些小所長,便不肯輕以告人,而子文乃盡以舊政告之新尹。此豈是容易底事!其地位亦甚高矣。今人有一毫係累,便脫洒不得,而文子有馬十乘,乃棄之如敝屣然。此亦豈是易事!常人豈能做得?後人因孔子不許他以仁,便以二子之事為未足道,此卻不可。須當思二子所為如此高絕,而聖人不許之以仁者,因如何未足以盡仁。就此處子細看,便見得二子不可易及,而仁之體段實是如何,切不可容易看也。」 〔注解〕 (1) 子文:鬥穀於菟(ㄨ ㄊㄨˊ),鬥...
絕世無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姿色或才學出眾,天下無人能比。《初刻拍案驚奇》卷五:「眾人抬頭一看,果然丰姿麗,絕世無雙。」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七齣:「勁節超塵獨邁,忠彌宇宙,英姿絕世無雙。用之將帥,必能扶弱鼎于安瀾。」
握風捕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言世有僊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與山石無極,黃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洋1>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2>如係風3>捕景4>,終不可得。是以明王距5>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上善其言。 〔注解〕 (1) 洋洋:充滿的樣子。 (2) 盪盪:浮誇不實的樣子。 (3) 係風:縛住風。「係」通「繫」。 (4) 捕景:捕捉影子。「景」,「影」的初文。 (5) 距:抗、違。通「拒」。
附勢趨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趨炎附勢」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王沈生於極端重視門第的晉朝,年輕時雖然很有文采,但出身寒門,還是無法打入上流社會,於是他寫了篇〈釋時論〉,以抒發鬱鬱不得志的心情。其中提到:在溫暖地方的人,都是喜歡熱的人。但能夠知道煉金屬的方法,只有掌爐漆炭的人。就像想要打入上流社會,出身是很重要的。出身卑賤的人,常常被人汙辱;出身尊貴的人,卻常得到榮耀。肉食的有錢人不斷出入於華廈,粗茶淡飯的窮人只能往來於田野。講求名利的人,向有勢力的人逢迎諂媚;而講求名聲的,卻因為錢財,而原形畢露。實在是很令人感嘆。後來「趨炎附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依附權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