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兜喜神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上海人在除夕夜時,朝著吉方走,走到一座香火旺盛的廟上燒一股香,求神明保祐自己在這一年裡凡事都順當,這種習俗稱為「兜喜神方」。
臂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燃香於臂,以示赤誠。宋.王鞏《聞見近錄》:「光憲皇后養女范觀音,得幸仁宗,溫成患之。一歲大旱,仁宗雨甚切,至然臂香以禱,宮人內璫左右皆然之。」也作「爇香」。
舉手扣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起手拍著額頭,是一種禱的方式。宋.洪邁《夷堅丁志.卷六.永寧莊牛》:「建康永寧莊有牧童桀橫,常騎巨牛縱食人禾麥。民泣請不悛,但時舉手扣額,訴於天地。」
夜珠吠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婆羅門教的典籍。四吠陀之一,記載雅利安族的宗教生活情形,內含祭祀、禮儀、禱、咒文等。
女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舊指女僕。宋.孫覿〈蘭溪津亭病起〉詩:「剖瓜女隸方巧,結柳奴星也送窮。」
禬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焚香諷誦,求去除災禍。《五代史平話.晉史.卷上》:「此禬禳之法也。您豈不見『觀音經』有云:『我若向刀山,刀尋段段斷。』」
對天祝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著天禱。《儒林外史》第四八回:「賢姪,當初令堂老夫人守節,鄰家失火,令堂對天祝告,反風滅火,天下皆聞。」
彌撒經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天主教會彌撒用的經書。西元一五七○年由教皇比約五世制定,原為拉丁文,梵諦岡第二次大公會議以後西元一九七○年改為現版,亦改為各國的本國語言。內以聖道禮及感恩祭為兩大主要部分。
雨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染色犛牛尾做成的帽纓,清代官員雨時所戴。《清會典事例.卷三二八.禮部.冠服.冠服通例》:「凡雨承祭官及陪祀官,各雨纓素服。」
香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擺放香爐、燭臺的長桌。唐.馮翊《桂苑叢談.史遺》:「七夕夜陳香筵,於織女。」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