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9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42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老死溝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饑歲荒年,老弱而死者,被棄屍於荒郊野外,不得安葬。典出《孟子.公孫下》。形容年老而死無葬身之地。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上以安二宮朝夕之養,下以濟四方億兆之命,則臣雖老死溝壑,瞑目於地下矣!」
辭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交辭令。《周禮.秋官.大行人》:「諭言語,協辭命。」《孟子.公孫上》:「孔子兼之曰:『我於辭命則不能也。』」
俗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鄙俗的情趣。晉.陶淵明〈辛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中〉詩:「詩書敦宿好,園林無俗情。」
好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高官厚祿。《文選.陶淵明.辛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投冠旋舊墟,不為好爵榮。」《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誘我松桂,欺我雲壑,雖假容於江皋,乃纓情於好爵。」
板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劣質的銅錢。明.董穀《碧里雜存.卷上.板兒》:「吾鄉自國初至弘治已來,皆行好錢,每白金一分准銅錢七枚無以異也,但揀擇太甚以青色者為上,正德丁余始遊京師,初至,見交易者皆稱錢為板兒,怪而問焉,則所使者低惡之錢,以二折一,但取如數而不視善否。」
儒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儒生所戴的帽子。後多為未及第者所戴。宋.林景熙〈元日得家書喜〉詩:「爆竹聲殘事事新,獨憐臨鏡尚儒巾。」清.李漁《憐香伴.第二齣.婚始》:「小生儒巾員領,扮丫鬟,雜扮掌禮,眾鼓吹紗燈引上。」
賓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居官職而地位尊貴的人。《朱子語類.卷五四.孟子.公孫下》:「問:『孟子賓師之禮如何?』曰:『當時有所謂客卿者是也。』」
醉兀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昏昏沉沉的樣子。唐.白居易〈對酒〉詩:「所以劉阮輩,終日醉兀兀。」宋.蘇軾〈辛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馬上賦詩一篇寄之〉:「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
庚子賠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一九○○年,時值庚子,義和拳亂,引起八國聯軍攻打滿清。翌年簽訂辛和約,其中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還清,年息四釐,本息共白銀九億八千二百餘萬兩,以海關稅、常關稅和鹽稅作抵押。此項賠款稱為「庚子賠款」。
餽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財物來送別親友。《孟子.公孫下》:「當在宋也,予將有遠行,行者必以贐,辭曰餽贐。」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