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0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62.502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桿菌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屬革蘭氏陰性菌,桿狀,不可運動或可以周鞭毛運動,不產生抱子,為絕對厭氧性微生物,有些菌種能產生硫化氫吲哚(indole),使醣產酸,有些菌種能形成莢膜。此微生物主要存在於人體的生殖道及腸胃道中,屬於伺機性病原菌。
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誤食有毒貝引起的中毒症。毒素與食物鏈有關,由藻產生毒素後,貝攝食有毒藻(dinoflagellates),毒素可與寄主共存,人或其它動物誤食時則引起中毒。依據其症狀可分成三:(1)麻痹性:主要病源藻為Protogonyaulax catanella、Gonyaulax tamarensis;(2)神經性:主要病源藻為Ptychodiscus brevis;(3)失憶性:主要病源藻為Nitzschia pungens;其中以麻痹性貝中毒之個案數較多。
別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別史為中國圖書分四分法中史部的一個別。凡介於正史與雜史之間的史書入此,例如〔逸周書〕、〔東觀漢記〕等。
  別史之名首見於宋代〔中興館閣書目〕,稍後陳振孫撰〔直齋書錄解題〕,即沿用此,並將此的範圍定於私人以紀傳體撰寫的史書,另將非紀傳體者別立為雜史。但是後世書目並未沿襲此義例,因此後代的別史,著錄範圍均不相同,且常與雜史相出入。如〔宋史藝文志〕之別史,實為〔直齋書錄解題〕別史及雜史之綜合。清初黃虞稷撰〔千頃堂書目〕,別史的定義則為:「非編年、非紀傳、雜記歷代,成一代之事實者曰別史。」到了乾隆間修〔四庫全書總目〕時,將「上不至於正史、下不至於雜史者」列為...
五經總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五經總義為〔四庫全書總目〕中「經部」的一個別,前代或稱為經解,或稱為諸經,收錄彙解五經之著作。
  早期學者訓釋經書,都各自成書,直到漢宣帝時,才出現第一部彙解經書的論著,名為〔五經雜義十八篇〕。因為只有一部,所以〔七略〕及〔漢書藝文志〕把此書附載在孝經中,而且班固在撰小序時並沒有提及此事。
  到了〔隋書經籍志〕中,彙解五經的書已經不少,可是〔隋書經籍志〕仍是沒有單獨為這些書設,而是把它們和〔爾雅〕諸書一起附載在論語中,並且在小序中說:「爾雅諸書解古今之意,并五經總義,附於此篇。」這是五經總義一辭第一次出現。至於為什麼要附載在孝經或論語內,〔四庫全書總...
培根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培根分法(Baconian Classification)是英國哲學家培根(Francis Bacon)於1605年在他的〔學習的進展〕(Advancement of Learning)一書中提出的知識體系。此分系統係根基於3個基本能力,即記憶(Memory)、想像(Imagination)、推理(Reason),將知識分為歷史(History)、詩(Poetry)及哲學(Philosophy)3大。而每一目可以再細分,直到該時代的所有知識均涵蓋在內。例如,歷史代表記憶的機能,可細分為自然史、文明史;詩代表想像的機能,可細分為故事詩、戲劇詩、寓言詩;哲學代表推理的機能,可細分為神學...
第四接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已故前美國空軍幽浮(UFO)研究顧問的天文學家海尼克博士對幽浮近距離目擊報告的分之一。指發現者與幽浮曾直接接觸並被綁架的事件。
培養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能使菌生長與繁殖的溶液。主要由醣、硝酸與維生素等成分組成,因各種菌的生長習性不同,故其配方也有某些程度的不同。
比乘法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輸出變量與兩個或多個輸入變量的乘積成比例的比裝置。
哲學的教育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哲學的教育人學源於哲學人學。哲學人學的理論在一九二八年開始,德國哲學家謝勒(Max Scheler, 1874~1928)在其所著〔人在宇宙中的地位〕(Die Stellung des Menschen im Kosmos)中,首先提出哲學人學的概念。同年哲學家普列斯納(Helmuth Plessner)在其所著〔生物的階段與人生階段〕(Die Stufen des Organischen und der Menschen)中,加了一個副標題:「哲學人學導論」(Einleitung in die philosophische Anthropologie)。
  哲學人...
失憶性貝中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誤食含失憶性貝毒素之貝而引起的中毒症。1987年加拿大發生107案中毒事件。致病毒素為 domonic acid,由Nitzschia pungens所生成,構造與glutamate及kainic acid似。潛伏期約15分鐘至38小時(平均5小時)。主要症狀為記憶喪失、失律不整、血壓不穩、眼肌麻痺、半身麻痺、不自主咀嚼、扮鬼臉等神經症狀;嚴重者則會產生痙攣及昏迷。另外也可產生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部分病人會有長期性前行性記憶喪失,感覺及運動神經病變。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