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5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後期印象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十九世紀末期,繼承並變革印象派繪畫方法的流派。以塞尚、高更、梵谷等為代表。強調主觀感受的表現及個人情感的注入,趨於有個性的描寫。在繪畫技巧上,則借助色塊的對比關係和線條構成的物體內在結構,並著力誇張其組織性與裝飾趣味。對野獸派和表現派的影響很大。也稱為「後印象主義」。
|
順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順乎人情物理。《呂氏春秋.離俗覽.高義》:「教變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此之謂順情。」
|
招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公告的方式使人來應考。[例]本公司用人一向公開招考,謝絕人情關說。
|
地方戲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方言及地方色彩、風土人情的戲曲。如:「歌仔戲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戲曲。」
|
崔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740~1816)字武承,號東壁,清河北大名人。官福建羅源縣知縣,有廉聲,後乞歸,精研史學,於古史尤多創見。講說義理亦多順應人情,不為矯揉苛刻之論。著《考信錄》等三十四種,合稱為「崔東壁遺書」。
|
紙半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輕微、輕薄。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量著窮秀才人情只是紙半張,半沒甚七青八黃,儘著你說短論長,一任待掂斤播兩。」《儒林外史》第一四回:「古語說『秀才人情紙半張。』現今丫頭已是他拐到手了,又有這些事,料想要不回來。」
|
九命奇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清吳沃堯撰,共二十回。內容敘述廣東番紳凌貴興誤聽相士之言,約集土匪燒死梁天來一家九口的命案。作者以諷刺小說的筆觸,描寫家庭迷信、官吏貪汙及人情險詐,十分精彩。
|
取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促使和睦。《紅樓夢》第五十二回:「這也是人情乖覺取和的常事。便不出去,有不是,與他何干。」
|
年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年終致贈的禮物。如:「我準備給父母的年禮是健康食品。」
|
世俗炎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為陶淵明,從不願為五斗米折腰。閒時焚香、飲酒,是如此瀟灑自然,無欲自得。世俗情態像雲一樣變幻多端,人情也像雪一樣容易消失不見,還不如與猿、鶴為伴,隱居不仕,逍遙自在。
「炎涼」則是出自唐.白居易〈和答詩十首.和松樹〉。本來「炎涼」一詞早在南朝齊.謝朓〈同羇夜集〉詩中就已出現:「積念隔炎涼,驤言始今夕。已對濁尊酒,復此故鄉客。」不過此詩中的「炎涼」是指夏秋,「隔炎涼」是指隔了一年,而在白居易的這首詩中,「炎涼」是指冷暖,比喻小人的態度就像季節的轉變一樣,忽冷忽熱,反覆無常,才是後來「世態炎涼」的意思。
「世態炎涼」這個成語就是用來比喻世俗情態反覆無常。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