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71.87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楷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楷隸謄抄文字的官吏。起自晉代。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故事二》:「中書檢正官不置吏人,每房給楷書一人,錄淨而已。」
撫劍疾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按著劍很生氣的瞪著眼睛。《孟子.梁惠王上》:「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徹桑未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未雨綢繆」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詩經》是最早的詩歌總集,匯集周初至春秋中葉以前五、六百年間的歌謠作品和宗廟樂章,共三百十一篇。其中六篇有目無辭,故實際上僅存三百零五篇。內容分為風、雅、頌三大類,非一時一地一人所作,為文學總集之祖,也是當時北方文學的代表。其中「風」是各國的民間歌謠,本由諸侯採擷其國的民歌,貢獻於天子,並由樂官統籌管理。《詩經》中共分十五國風。「豳風」即為古豳國的歌謠,故地約在今陝西省邠縣。〈鴟鴞〉一詩,則是詩人以鳥兒築巢養雛鳥的辛苦,來抒發自身所經歷的窮苦憂患。詩中提到,鳥兒為了確保巢的堅固,便在下雨之前,剝除桑根皮來修補鳥巢,以免風雨來臨時,把鳥巢吹壞了。後來「...
背井離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離鄉背井」之典源,提供參考。 《古尊宿語錄.卷三七.鼓山先興聖國師(神晏)和尚法堂玄要廣集》古人道,西天一段事,總被今時人埋沒,卻覓個出頭處不得。更有老宿道,大唐國內,盡是一隊滅胡種賊。即者便是。人家男女,乍入叢林,何處會得?聞舉經舉論,便刺頭入裡許,念言念句。便遇著這般底,便是殺人賊。是汝一人半人猶可在,惑賺他多少人家男女,千生累劫披枷帶鎖,於自己事轉疏轉遠。如今奉勸諸兄弟,大丈夫漢,一等是離鄉涉1>井,訪道尋師。為自己事,也須眨上眉毛,著些子精彩,於親躬事有辨明處。 〔注解〕 (1) 涉:徒步渡水,此指遠行。
程序正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教評會置委員人數需在五至十九人之間。3. 教評會得當然委員必須包括校長、家長會代表、教師會代表各一人。4. 教評會選舉委員必須由全體教師推舉之。5. 教評會委員中未兼行政或董事之教師,必須不得少於委員總而之二分之一。但教師之員額少於委員總額二分之一者,不在此限。6. 教評會委員之總額及委員選舉之方式,必須由校務會議決議。7. 教評會委員必須在法定任期之內。委員任期,自9月1日起至翌年8月31日止。8. 教評會必須由校長召集。如經委員二分之一以上連署召集時,得由連署委員互推
花蕊夫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歸為孟昶妃所著。 詩賞: 《亡國詩》花蕊夫人「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寧無一人是男兒?」
方天畫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古代兵器。《三國演義》第三回:「時李儒見丁原背後一人,生得器宇軒昂,威風凜凜,手執方天畫戟,怒目而視。」
迥然不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古詩:指流傳於兩晉南北朝時期之兩漢無名五言詩。其作者、作年、時代、篇目等,眾說紛紜,難以詳考,非一人一時一地之作。 (5) 子建:曹植(西元192∼232),三國時魏武帝第三子,文帝之弟。十歲能屬文,甚得武帝寵愛。文帝立,忌其才而不重用,封陳王。植才思敏捷,詞藻富麗,尤長於詩。六朝詩人多受其影響,謝靈運嘗言:「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得八斗。」卒諡思,世稱為「陳思王」。所作經後人輯為《曹子建集》。〔參考資料〕 宋.朱熹〈答程允夫書〉其四(據《朱子文集.卷四一》引)此又雜於釋氏之說,更當以二程先生說此處,熟味而深求之,知吾儒之所謂道者,與釋氏迥然不同,則知「朝聞夕死」之說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迅速的看一眼。通「瞥」。《莊子.徐无鬼》:「是以一人之斷制利天下,譬之猶一覕也。」
逆行倒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倒行逆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史記.卷六六.伍子胥列傳》載,伍子胥的父親和哥哥因為得罪了楚平王而被殺,只有他一人逃到吳國。伍子胥逃離楚國之前,曾對他的好友申包胥說:「我一定要滅亡楚國!」申包胥也說:「如果你滅了楚國,我也一定會復興楚國。」後來伍子胥在吳國受到吳王闔廬的賞識,幫助吳國振興國勢,成為一方的霸主。但是在伍子胥的心中,從來沒有忘記楚平王的殺害父兄之仇。後來楚國攻伐蔡國,伍子胥便藉救援蔡國的名義,帶領吳兵攻打楚國,屢戰屢勝,終於攻下楚國的郢都。此時楚平王早已死去多年,報仇心切的伍子胥命令兵士們挖開楚平王的墳墓,鞭笞平王的屍骨。逃到山中的申包胥知道這件事,就託人指責伍子胥...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