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月下老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給朝夕。陳氏憐小,不忍暫棄。三歲時,抱行市中,為狂賊所刺。刀痕尚在,故以花子14>覆之。七八年前,從事盧龍,遂得在左右。仁念以為女嫁君耳。」固曰:「陳氏眇乎?」曰:「然。何以知之?」固曰:「所刺者固也。」乃曰:「奇也!命也!」因盡言之,相欽愈極。後生男鯤,為鴈門太守,封太原郡太夫人。乃知陰騭之定,不可變也。宋城宰聞之,題其店曰:「定婚店。」 〔注解〕 (1) 孤:幼年喪父或無父母。 (2) 元和:唐憲宗的年號(西元806∼820)。 (3) 次:外出居住的地方、處所。 (4) 撿書:翻檢查看書籍。 (5) 潛用:隱藏的、暗中的。 (6) 逭:音ㄏㄨㄢˋ,逃避。 (7) 鬻:音...
道不拾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路不拾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路不拾遺」原作「道不拾遺」。商鞅原本是衛國的貴族,喜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痤。後公痤死,魏王不用,於是逃亡至秦國,得到秦孝公賞識,用為秦國宰相。商鞅治理秦國,實行變法,施行法令極其澈底,一切公正無私。懲治犯罪之人,不避強權貴族;獎賞有功者,也不會偏袒親信。即使是太子犯法,也處罰其老師,施以黥劓之刑。新法施行一年後,路上有別人遺失的物品,大家都不會把它撿起來據為己有,人民對於不應得的東西,也不會任意地攫取,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在軍政方面,國家軍備也顯得十分強大,諸侯各國因此都很畏懼秦國。後來「路不拾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於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楊貴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_956.html 華陰市地方名人:楊玉環 隋朝皇室後裔,父親是蜀州司戶楊玄琰。她10歲時喪父,被父楊玄璬收養。16歲時(開元二十三年)(733年),楊氏嫁給唐玄宗|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李瑁的母親貞順皇後 (唐玄宗)|武惠妃是玄宗最為寵愛的妃子,在宮中的禮遇等同於皇後。開元二十五年(737年)武惠妃逝世,玄宗悼惜良久,當時後宮數千,無可意者。有人進言楊氏“姿質天挺,宜充掖廷”,於是唐玄宗將楊氏召入後宮之中。其後,以為玄宗母親昭成皇後|竇太後祈福的名義,敕書楊氏出家為女道士。《全唐文 卷三十五 元宗(十六)》○度壽王妃為...
不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凡庸淺陋,有別於一般流俗。《儒林外史》第一回:「自小看他長大,如此不俗,所以敬他、愛他,時時和他親熱,邀在草堂裡坐著說話兒。」《紅樓夢》第三七回:「黛玉道:『既然定要起詩社,咱們就是詩翁了,先把這些姐妹嫂的字樣改了纔不俗。』」
激將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用反面或刺激的話,鼓勵人去做原本不願意或不敢做的事。[例]父親的激將法使原本意志消沉的小重拾信心,勇敢的面對未來。
學而不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厭,滿足。學而不厭指勤奮好學,對學問沒有感到滿足的時候。《論語.述而》:「子曰:『默然而識,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宋.陸九淵〈與邵誼書〉:「雖其老於論道,亦曰學而不厭,啟助之益,需於後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用字。如春秋時魯國有孫婼。
款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殷勤應酬。《後漢書.卷一.光武帝紀下》:「文少時謹信,與人不款曲,唯直柔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傲慢無禮。通「慢」。《漢書.卷一.高帝紀下》:「陛下嫚而侮人。」《新五代史.卷四三.雜傳.氏琮傳》:「晉王遣使致書太祖求成,太祖以晉書詞嫚,乃遣琮與賀德倫等攻之。」
寂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上指斷除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煩惱,不再輪迴生死的境界。[例]楚僧話寂滅,俗慮比虛空。(唐.戴倫〈又酬曉燈離暗室〉詩五首之四) △涅槃、圓寂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