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集腋為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集腋成裘」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墨子,戰國時魯人,提倡兼愛、非攻、尚賢、節用等學說,主張消弭戰爭,宣揚和平,自成一家之言。墨子主張舉拔賢人,一定要打破等級制度,將尚賢真正落實在政治上。賢良之士是國家之寶,要治國,先要萃集精英、廣納賢士,因為「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之白也」。意思是江河裡的水,不是從一個源頭流下來的,價值千金的白色裘,也不是由一隻狸腋下的白毛積成的。狸雖不見有純白者,然將一隻隻腋下的一小塊純白毛皮,聚集起來之後,便可縫製成一件純白裘,輕柔難得,至為珍貴。所以墨子便用此來說明賢良之士的多寡,影響到國家的強弱興衰,所以國君應該親近人才,尊重人才...
攝魄鉤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攝,收取。鉤,鉤取。攝魄鉤魂指神話傳說中的邪魔妖術,能鉤攝人的魂魄。明.朱權《沖漠子》第二折:「你三個自今日,當遠離,再休要詠月吟風,攝魄鉤魂,把人魅。」《野叟曝言》第四三回:「有萬夫不當之勇,能壓生咒死,攝魄鉤魂。」
月下花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本指景色幽美的環境,後多指男女幽會談情的美好情境。元.喬吉《兩世姻緣》第二折:「想著他錦心繡腹那才能,怎教我月下花前不動情。」明.高濂《玉簪記》第二二齣:「你是瑚璉虹霓,怎做首鴻磐。休戀燕友鶯儔,月下花前。」也作「花前月下」。
對驢彈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聾子演奏音樂,一點幫助也沒有。就是師曠那樣的音樂大師,無論技藝多麼精巧,也不能彈奏沒有琴弦的琴;貉的皮毛雖然暖和,但也不能溫暖沒有生氣的死人。例如春秋魯國的公明儀,有一次看見一頭牛在吃草,就彈琴給牠聽,可是不管旋律多悅耳動聽,牛卻充耳不聞,自顧著吃草,這是因為人類的音樂不適合給牛聽。後來他改彈出蚊虻鼓翅聲、落單小牛的悲鳴聲,牛就立刻停止吃草,搖著尾巴,豎起耳朵,徬徨不安地聆聽。我引用儒家經典來講解佛理,也是同樣的道理。」由典源看來,牟子舉公明儀為牛彈琴的故事時,並沒有貶抑牛的意思,只是就事論事,說明自己的用意。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對牛彈琴」,用來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
懸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上鉤的魚。《抱朴子.外篇.廣譬》:「懸魚惑於芳餌,檻虎死於籠。」
良莠不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良莠不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良莠淆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良莠不齊」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良」指禾苗,「莠」指一種俗謂「狗尾草」的雜草,這種雜草常會混在禾苗之中生長,由於葉子相似,所以在未吐穗之前難以辨認。《孟子.盡心》︰「惡莠,恐其亂苗也。」意思就是,討厭莠這種惡草,因為害怕它會冒充禾苗,讓好壞難分。後來就以莠來比喻惡人,良比喻善人,兩者外表相似,混雜而居,難以區分。如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一○.如是我聞四》借神之口說:「至我輩之中,好醜不一,亦如人類之內,良莠不齊。」便說群之中,好壞不一,以借指人群之中,也是品行才能,高低參差。「良莠不齊」這句成語可能就是出自此處,後來用來比喻好壞參差,素質不一。
詐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假裝死亡。[例]狸被捕時,常會詐死使人失去戒心,再趁機急速逃跑。
三十六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李商隱、溫庭筠、段成式均擅長駢體文,因三人皆排行第十六,世稱為「三十六體」。《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商隱傳》:「商隱初為文瑰邁奇古,及在令楚府,楚本工章奏,因授其學,商隱儷偶長短,而繁縟過之。時溫庭筠、段成式俱用是相夸,號『三十六體』。」
曠世無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匹,相當。曠世無匹指非常出色,當世沒有比得上的。《聊齋志異.卷五.夢》:「至夜,焚香坐伺,婦果攜女至,態度嫻婉,曠世無匹。」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