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71.873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拚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一切、拋卻。宋.晏幾道〈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鍾〉詞:「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宋.葉夢得〈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詞:「為問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輕度,拚卻鬢雙華。」
冒險進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顧危險,拚命求取。如:「年輕人冒險進取的精神,令人激賞。」
三謁茅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三顧茅廬」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東漢末年天下紛亂,打著「復興漢室」名號起兵的劉備,在屯田新野時,從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陽隆中的諸葛亮是個能人,於是前去拜訪,一連去了三次,才見到人。諸葛亮在〈前出師表〉中提到了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劉備不顧身分,一連三次專程拜訪的誠心,終於感動諸葛亮答應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後來「三顧茅廬」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對賢才真心誠意的邀請、拜訪。
拋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丟棄、甩開不顧。如:「為了準備考試,她拋掉一切雜務專心讀書。」
得人死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死力,拚死之力。「得人死力」指能得到他人不顧性命的為之盡忠竭力。形容非常得人心。《晉書.卷四○.列傳.賈充》:「誕再在揚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清史稿.卷四五九.蘇元春列傳》:「元春軀幹雄碩,不治生產,然輕財好士,能得人死力。」
胡為亂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胡作非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胡作非為」原作「慣作非為」。張瓘(?∼西元950),五代時同州車渡村人,張承業姪子。張承業事後唐莊宗,甚得寵信,於是張瓘前去投靠他,亦受到莊宗重用,被任為麟州刺史。張承業治家甚嚴,有一個任磁州副使的姪子犯了殺人罪,他毫不包庇,立刻加以捕捉處死。張承業知道張瓘年少時曾誤入歧途,跟隨劉開道作賊,於是勸誡他:「你年輕的時候不顧法紀,任意妄為,今日必須痛改前非。如果你不肯改過向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後來「胡作非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不顧法紀或不講道理的任意妄為。
亂作胡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胡作非為」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胡作非為」原作「慣作非為」。張瓘(?∼西元950),五代時同州車渡村人,張承業姪子。張承業事後唐莊宗,甚得寵信,於是張瓘前去投靠他,亦受到莊宗重用,被任為麟州刺史。張承業治家甚嚴,有一個任磁州副使的姪子犯了殺人罪,他毫不包庇,立刻加以捕捉處死。張承業知道張瓘年少時曾誤入歧途,跟隨劉開道作賊,於是勸誡他:「你年輕的時候不顧法紀,任意妄為,今日必須痛改前非。如果你不肯改過向善,隨時都有可能被處死。」後來「胡作非為」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不顧法紀或不講道理的任意妄為。
探湯蹈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於能攻陷敵方城池者,要贈予所得的財貨以增加他的財富與權勢。唯有如此,才能使將士們甘願冒著生命的危險,不顧生死的為國效忠。」後來「赴湯蹈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奮不顧身,不避艱險。但也有學者以為,「赴湯蹈火」一語應源自《傅子》。據載,東漢末年豪強四起,劉表佔領了荊州,有一次他派部下韓嵩前去刺探曹操的虛實。韓嵩對劉表說:「雖赴湯蹈火,死無辭也。」表示在君臣的名分下,他一定會堅守節操,為達使命而不顧艱難危險。這裡的「赴湯蹈火」,意思同樣是奮不顧身,不避艱險,與〈鼂錯傳〉中的「赴湯火」並無差別。
沒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顧性命、拚命。《董西廂》卷三:「酒來後,滿盞家沒命飲。」《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只見,又是一個小卒沒命的奔來。」
非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同種族的人。《後漢書.卷七五.劉焉袁術呂布列傳.袁術》:「時人多惑圖緯之言,妄牽非類之文,苟以悅主為美,不顧成敗之計。」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